|||
父母与人交际不多,生活在鞍山没有亲戚,因此我参加葬礼很少。认真回忆一下,也只是个位数。第一次是参加我外公的葬礼,那时还是在交大的博士生。祖父和外婆在我出生之前已经去世,祖母去世时我们在鞍山,都没有参加。多数葬礼只是群众,只有父亲的葬礼,我准备并宣读了悼词。
前些天到朱泾去参加姨妈的葬礼。约定七点半从家里出发去殡仪馆。让我们前一天过去。事情挺多,还是当天早上赶过去。六点多就出门了。
到的比较早。先去看完一下姨夫。劝人的话,我不太会说。好在姨夫也很想得开。快九十岁的人,又是老共产党员,应该有这种看破生死的精神境界。
到殡仪馆已经快八点了。办些相关手续。等了一会儿,葬礼八点半开始。参加的人很少。家人自然都参加了,还没有第四代。弟弟妹妹及其配偶也都参加了,除了我母亲。他们的子女及其配偶也有参加的,但都没有带孩子,除了我们。尊重姨妈生前嘱托,大家都没有送花圈花篮等,只有姨夫准备一个。另外单位送一个花圈,殡仪馆提供一个。
葬礼有殡仪馆的司仪主持。先是让表哥、表姐点亮长明灯。然后参加者鞠躬。最后绕遗体走了几圈。大家都照办如仪,只是表姐悲恸大哭。司仪声音很好,但说的话都普遍适用的也就是缺乏个性化。
火化需要点儿时间。亲属在休息室等候,已经启动了闲聊模式。骨灰盒出来后,儿子捧着骨灰盒,孙子捧着遗像,与墓地安葬。中间又办些相关手续。骨灰入土后,众亲属鞠躬告别,只是外孙和外孙媳下跪磕头。
乘车离开殡仪馆,已经十点多。到家饭店用了午餐。饭后我们离开朱泾。
尘归尘,土归土。一切悲欢随逝波。整个过程都下着小雨,或许是,泪飞化作连绵雨。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05: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