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Xuefeng Pan's Web Lo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uke01361 分子遗传学、分子病理学、分子药理学等研究者、教师、诗人、译者、管理者

博文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家莫言和我的老乡作家秦天寿

已有 2886 次阅读 2015-7-31 14:14 |个人分类:Life a Bit|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家莫言和我的老乡作家秦天寿

之所以想到了这个题目,是刚读了莫言的“打油诗”(下文)

莫言

各位朋友,好久不见。如说想念,那是谎言。如说不想,也是扯淡。

该见就见,不见不散。我回高密,浇麦抗旱。一片白霜,水里含碱。

我爹保证,亩产过千。不由感叹,忆起当年。亩产二百,已算丰产。

上周大雨,雷霆电闪。旱情解除,打马回转。今年口粮,不会犯难。

新麦蒸馍,味道香甜。石磨火烧,高密特产。怀揣两个,临危不乱。

回京无事,写字消闲。左手书法,打油诗篇。贴上几张,供您批评。

这段打油诗让我想到了我的老朋友,家乡的老作家秦天寿先生。

我和秦天寿结识是多种原因促成的,记得那个时候,我还在英国爱丁堡大学,通过互联网结识了家乡一个网站的主人,这位主人在政府工作,是秦天寿的下级和朋友;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亲戚关系,我本家的一位妹妹嫁给了秦天寿一位哥哥的儿子;这样的双层关系使得我和老秦成了朋友。

秦天寿先生是管文教卫生的副县长,廊坊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二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河北分会会员。出版有小说集《古洼魂》、长篇小说《乱世独夫韩复榘》等等。这些秦先生都有赠书于我惠存。与山东高密作家莫言相比, 秦先生要长莫言8岁,莫言是1955年生人,秦先生则出生在1947年。两人可谓是同一时代的作家。都经历过动荡的岁月,在艰苦生境中成长,并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成熟。秦先生并没有上过大学,他挖河、捕鱼,送货,使船,因此饱经生活的磨砺。可以说秦天寿的文章全部来自生活,是生活的苦辣酸甜赋予了他创作的灵感,和人生真谛的感悟。秦天寿凭着手中的笔,绘尽家乡的沧桑,把乡亲们的苦难和生活的艰辛描绘的栩栩如生,把一个个人物表现得淋漓尽致。读了他的作品能够使人更加珍惜现有生活的幸福。 从这个意义上讲,和莫言一样,秦天寿先生也是一位土生土长的乡土文学作家。

(有时间在继续写)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8980-909577.html

上一篇:鸟儿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
下一篇:热烈祝贺北京-河北张家口联袂举办2022年冬奥会!
收藏 IP: 101.174.196.*| 热度|

2 杨正瓴 李土荣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6 23: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