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看到一些高校自称以前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为全国重点实验室,这其中还有21所标杆性全国重点实验室的说法。
以下是科技部以前的说法:
2018年6月,科技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指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定位准确、目标清晰、布局合理、引领发展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实验室经优化调整和新建,数量稳中有增,总量保持在700个左右。其中,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保持在300个左右,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保持在270个左右,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保持在70个左右。到2025年,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全面建成,科研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
现在的说法是:
目前,“建立健全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全国重点实验室为支撑的实验室体系”,已被明确写入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科学技术进步法。
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两者内涵大不相同。有研究者认为,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不会是单个实验室的重组,而是体系的重组,既可以整合依托单位内部的机构,也可以联合外部科研机构、企业实验室等。全国重点实验室体系的布局,会是在一个领域集中力量建设一个实验室,从而做大做强。
今年上半年,多所高校召开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推进会,其中中国农业大学、长江大学等高校已将“国家重点实验室”改称为“全国重点实验室。以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改革为契机,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发布消息称,正筹建或申报新的全国重点实验室。
好了,不多说了,上我所收集到的数据,数据来源于后面的参考链接。
以下是21所标杆性全国重点实验室。
从全国首批2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可以看出,全国重点实验室由国家重点实验室整合优化升级而来。比如杂交水稻“国重”,于2011年正式获批,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和武汉大学共建,此次被列为21个标杆全国重点实验室之一,依托单位升级为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武汉大学。还比如复旦大学,于1992年获批建设“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我国唯一专门从事集成电路设计研究的“国重”,此次复旦大学获批建设“集成芯片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
从以上首批21个标杆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分布看,涉及12所高校。其中,清华大学2个,北京大学、中国科大、北京航大、中国农大、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兰州大学、华中农大各1个,北京理工、同济大学合建1个,武汉大学与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合建1个。首批21个标杆全国重点实验室,主要涉及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能源电力、生物育种4个方面。由此可以得出第二个结论,全国重点实验室将聚焦科技发展的战略需求,着眼关键技术的突破,从而解决卡脖子难题。所以,除了树立21个标杆实验室之外,2022年下半年集中开展材料、化学等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申报、推荐和评审工作。
全国重点实验室将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上述情况看,全国重点实验室或是更多地由高校、科研院校和企业联合共建。
参考链接: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0178358600447713&wfr=spider&for=pc
[3]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3260604732787225&wfr=spider&for=pc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3: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