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经典著作美包装,人文悦读多感悟——读《图解菊与刀》

已有 4927 次阅读 2011-7-15 22:40 |个人分类:学海泛舟|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中国, 美国, 出版社, 沈阳, 日本文化

经典著作美包装,人文悦读多感悟
——读《图解菊与刀:解读日本人》

阅读书目:(美)鲁思.本尼迪克特原著;叶宁编译.《图解菊与刀:解读日本人》.沈阳出版社,2009.2
    暑假伊始,一边完善一本书的书稿,一边阅读傅乐成著《中国通史》(第二次)。及至发现《图解菊与刀:解读日本人》,我连续花了两天时间阅读,可谓:经典著作美包装,人文悦读多感悟。
    关于《菊与刀》此前我只是隐约知道一点,而《图解菊与刀:解读日本人》这本书的封面吸引了我,比如封面文字“一部解读日本文化的扛鼎之作!200幅精美的浮世绘插图,更直观感受绚烂的日本风情。50个简单易懂的流程表格,使阅读变得更加轻松。”;护封及封底内容简介:“《菊与刀》是一部阐述日本民族文化的著作,作者本尼迪克特是美国的一位女文化人类学家。二战末期,她接受美国政府的委托,从文化的角度对日本人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模式进行研究。事实证明,书中观点极大地影响了战后的美国对日政策,并且也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菊与刀》因其巨大影响和经典的学术价值,已然成为人们了解日本的必读书目。”;封底的“一部影响日本命运的经典巨著 半个世纪以来的热销图书,被译成30种语言,全球狂销三千万册”……这本书的编排,抓住了“读图时代”、“轻阅读时代”背景下的我,可谓“一见钟情”。
    通读该书,我认为该书的宣传没有“虚假宣传”,可谓名副其实。在我的阅读过程中没有发现错别字,这种情形已属难能可贵!我顺便看了网上关于该书的评论,有“我看过很多版本的菊与刀,这个版本翻译精确,插图精美,极富收藏价值!”,类似这样的评论有多条。
    该书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1887年6月5日生于纽约,是美国当代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是文化人类学中文化模式论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文化与人格理论(心理人类学)的重要人物。她本人大学时期主修英国文学。1919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类学,是美国文化人类学之父博亚斯(Franz Boas)的学生,1923年获博士学位。1927年研究印第安部落的文化,写成《文化的类型》(Patterns of Culture,1934年出版)一书。1940年著《种族:科学与政治》(Race:Science and Politics),批判种族歧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对罗马尼亚、荷兰、德国、泰国等国民族性的研究,而以对日本的研究,即《菊与刀》一书成就最大。战后,她继续在哥伦比亚大学参加“当代文化研究”,于1948年9月,病逝。
    也就是《菊与刀》是鲁思·本尼迪克特的代表作。写书的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日败局已定,美国亟需制定战后对德、日的政策。对德国,美国比较了解,政策也比较明确,即武装占领,直接管制。对日本,美国不太了解。当时有两大问题需要研究:第一,日本政府会不会投降?盟军是否要进攻日本本土而采用对付德国的办法?第二,假若日本投降,美国是否应当利用日本政府机构以至保存天皇?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美国政府动员各方面的专家、学者研究日本,本尼迪克特这本书就是受美国政府委托(1944年6月)研究的结果。她根据文化类型理论,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把战时在美国拘禁的日本人作为调查对象,同时大量参阅书刊和日本文学及电影,对日本文化进行分析后向美国政府提交的一份研究报告。报告中推断出的结论是:日本政府会投降;美国不能直接统治日本;要保存并利用日本的原有行政机构。因为日本跟德国不同,不能用对付德国的办法对付日本。战争结束,美国的决策同这位人类学家的意见一致,事实发展同她的预料和建议一样。《菊与刀》成书于1946年,虽然只有十几万字(《图解菊与刀:解读日本人》一书字数13万字!),1982年出版的一本介绍“日本学”名著的书中称赞此书是现代日本学的鼻祖,是文化人类学者研究日本的经典性著作。1949年初被译成日文,1951年此书被列入日本《现代教养文库》,至1963年已重印三十六次,该书仅在日本就卖出了230多万册。
    《菊与刀》堪称名副其实的经典。经典通常是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它有几个特点:第一,经久不衰;第二,具有典范式或者说权威性;第三,是经过了历史选择的、最有价值的书。自1946年至今已时隔65年,《菊与刀》在依然保持热销。一方面,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造就了一本经典,揭示了日本人固有的、本质的东西;另一方面,中日之间敏感的政治关系和复杂的历史关系促使我们必须要了解这位既熟悉而又陌生的邻居,做到“以史为鉴”。《菊与刀》微言大义,虽然它是一部小小的书,但是隐含了大大的道理在里面。人们阅读之后,能够从中悟出一些为人处事以及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道理。阅读《菊与刀》有现实意义,即它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引发宁静的感悟和睿智的思考。
    读《图解菊与刀:解读日本人》,还有3点感悟:其一是鲁思·本尼迪克特是一位杰出的情报学家,她的卓有成效的研究方法及高超的知识挖掘与发现能力值得图书情报界学习与借鉴;其二是鲁思·本尼迪克特是人文社科研究者学习的榜样,值得人文社科研究学习与借鉴,其实人家承担的就是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且属于应用对策研究课题(涉密),研究周期3年,研究报告10余万字;其三是有助提高对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性的认识,2004年3月20日《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称“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和社会有必要加大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支持和投入,引导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关注和研究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积极投身到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去。
相关资料(摘抄该书各章标题及导读内容):
   第一章、任务——研究日本:日本——一个完全迥异于西方的东方国家,为了战争的需要,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奉命从文化的角度展开对日本的全方位研究。日本人为什么既暴力又温良?为什么既热衷与西方文化又顽固保守?为什么既服从管理又经常犯上作乱?随着本书的展开,这些问题将一一得到解答。
   第二章、战争中的日本人:由于文化的差异,日本人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种种行为与美国人截然不同。比如,日本人不喜欢遵守西方人所制定的一系列战争法则,尤其是对《日内瓦公约》这种尊重战俘权利的法则更是深恶痛绝;还有,日本人在对待决定战争胜负因素的问题上也相当特别,他们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最大因素不是物质,而是“精神”,“精神必将战胜物质”。诸如此类,等等。
   第三章、各得其所,各安其分:“各安其分”,是理解日本社会,了解日本文化的关键词,它表明了日本人对于秩序和等级制的信仰。日本人对于等级制作用的笃信,是他们理解人与人之间关系以及人与国家之间关系这个整体概念的基础。甚至,这种信仰已经渗入到了日本人的家庭、国家、宗教和经济等一切领域中去了。
    第四章、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无论从哪方面讲都是日本社会的一场巨大变革。它使日本经历了一次新生,促进了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也避免了日本沦为西方列强殖民地的危险,为近代甚至是当代日本的发展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明治维新也是一场不彻底的变革,在革新的同时,它也使日本保留了许多封建糟粕。
    第五章、历史和社会的负恩者:日本人总认为自己是“负恩者”。对于天皇、父母、亲戚、朋友,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所接触到一切人,日本人都抱有一种莫名的感恩的心态。标准的、品德高尚的日本人从不说自己不欠任何人的恩情,他们所理解“义”就是在巨大的人情网络中摆正自己的位置,然后努力报偿一切。
    第六章、永远偿不完的恩情:“恩情”是日本人对于从别人那里所得到好处的统称。对于恩情,日本人的态度是“必须偿还”,就像西方人对于债务的态度一样。恩情有许多种类,不同种类的恩情需要对应不同种类的报偿方式,“义务”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对天皇的“忠”和对父母的“孝”是义务报偿的主要对象。在日本人的心中,这两种义务都是无限的,是永远报偿不完的。
    第七章、情义最难接受:“情义”属于日本人报答恩情的另一种范畴,它的对象和内容都非常复杂、广泛:从报答之前的善意到复仇的责任都属于情义的范畴。所以情义的责任虽然要低于义务,但是不考虑情义就不能正确地理解日本人的行为。情义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对自身名誉的情义”;一种是“对社会的情义”,这也是本章所要阐述的内容。对社会的情义包括对君主(上级)的情义,对近亲、非近亲的情义和对朋友的情义,等等。日本人认为,情义必须报答。
    第八章、对名誉的情义:对名誉的情义,是指要爱惜自己的名声,使它不受到任何玷污。在日本人看来,这种情义是完全统一的整体,并且包含了许多美德。情义要求日本人要忍受痛苦,要努力维护自己在专业技能上的名声,要按照符合自己身份的各种礼仪办事,要对别人的诽谤和侮辱进行报复。为了维护对名誉的情义,日本人有许多办法,甚至可以采取杀人和自杀这样的极端方法,但唯独不能淡然处之。
    第九章、日本式的人情:与“义务”和“情义”这些束缚相比,日本人对于感官享乐给予了特别的宽容。日本人认为肉体享乐是件好事,并且值得追求和培养。只是,享乐要注意分寸,不要影响到各种义务的履行就行了。因此,泡热水澡、吃料理、喝美酒、睡大觉,甚至是逛妓院,搞同性恋就都成了日本人享受人生的载体。
    第十章、道德的困境:日本人的人生观就是通过忠、孝、情义等这些道德规范体现出来的。在日本人眼里,“人生的全部”就像是地图上划分不同区域一样,其中包括“忠的世界”、“孝的世界”、“情义的世界”,等等。每个世界都有详细而又独特的规则。
    第十一章、自我修炼:日本人注重“自我修炼”,无论是参加考试的孩子,还是参加体育比赛的人,甚至是有钱的贵族,都要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修炼。即使是那些不进行修炼的日本人也承认自我修炼的重要性,认为它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日本式的自我修炼有两种:一种是“培养能力”的自我修炼,其目的仅在于培养一种有能力的行为;一种被称为“纯熟”的自我修炼,它可以给予人们更多的东西。
    第十二章、对儿童的教育:日本人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态度很独特,这就决定了日本人的人生轨迹就像一个很大的、非常浅的U字:在婴儿和老年期,他们可以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和宽容;在幼儿期之后,父母对孩子的限制就会逐渐增加,尤其是在他结婚前后并且能独立生活时,他的人生曲线达到了人生的最低点。这意味着他开始接受种种义务的束缚。
    第十三章、投降后的日本人:在日本人失败投降后,美国开展了一场如何有效占领并且改造日本社会的讨论。问题在于采取哪种方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能够达到目的,即如何让日本人意识到过去的行为是错误的,是应该抛弃的,日本社会的未来应该走向哪里。
相关文献
1、周江华.《菊与刀》读后感.http://www.bjb.cas.cn/tbzt/xxxdzz/zwhd/201007/t20100721_2908378.html
2 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http://baike.baidu.com/view/248535.htm
3 图解菊与刀.http://baike.baidu.com/view/3011118.htm
补充资料:
“1944年6月,人类学家R.本尼迪克特接受了一项任务,即研究日本文化和日本人的心理。此前,她曾在美国战争情报
办公室的国外民心部工作过一段时间。她以自己的实地考察工作而闻名。”(参见:[英]彼得.沃深著;朱进东,陆月宏,胡发贵译.20世纪思想史._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1:467)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465208.html

上一篇:王梓坤漫话治学之道
下一篇:图书馆的事
收藏 IP: 117.92.166.*| 热度|

2 赵星 曹聪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1 01: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