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谋按:《高校图书馆工作》2019年第3期刊发河滨加州大学图书馆邱葵先生《圕人访谈:美国大学图书馆员是如何招聘的? 》,全文比较长(共9页),大约1.7万字。《高校图书馆工作》策划这个栏目,用心良苦。关照现实,贴近实际。邱葵先生是美国高校馆资深馆员视角,该访谈有深度,也有温度。如能得到进一步的关注,引发更多交流与思考,可以让编者、作者、读者更好地互利互惠。图谋特此征得编者、作者许可,将该访谈利用圕人堂(科学网图谋博客圕人堂专题及微信公众号)做进一步宣传推广,组织成专题,将该文分成8篇,期待传播效果更好,获得更多关注。
信息来源:邱葵.圕人访谈:美国大学图书馆员是如何招聘的?[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9(3):83-91.
美国大学图书馆员是如何招聘的?
作者: 邱葵(河滨加州大学图书馆)
在2019年第1期本刊(图谋注:指《高校图书馆工作》)的访谈里,我们谈了学科馆员这个热门话题,也稍微说了一下国内图书馆希望通过图书馆员“专业化“来提高馆员的地位,以及入职门槛建立的重要性。提高大学图书馆馆员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一直是同行们在网上网下热议的话题,但我们往往在比较宏观和抽象的角度谈这个问题,要么就是加工资这个比较“俗气”的角度,再则就是从这里延伸出去的正高副高、出论文、被学生称呼为阿姨这些越说越郁闷的东西。
不过,我们也可以用另外一个角度上讨论这个问题,比如看看学校或者是图书馆是如何在精神上和物质上激励图书馆员的,这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方法:小到口头或证书表扬,大到工资和其它物质奖励。我不知道国内对专业有关的出差的报销上的做法,在美国不少高校馆每个馆员每年是有一笔合同上保证的经费来用于专业活动,你可以把它用来做外出开专业会议旅费或食宿费用,专业组织的会费等和提升自己职业能力有关的费用,而且另外给外出所需的假期。这笔钱一般是有个保证的基数。在图书馆经费充裕的时候,馆长拿自己的经费拨一部分钱在基金里,但需要本财政年度(一般是指截至6月30日)用完,不可移到下一个财年。当然,如果馆里要求你开什么会,会另拨经费。但因为有制度甚至合同的保证,这种激励馆员们参与专业活动的方式,也可以算一种工作待遇,但这并不是我今天想讨论的内容。
2018年11月,我看到国内某985高校发广告一举招聘40多个馆员,因为当时我也正主持一个馆员职位招聘委员会,所以看到这个广告颇有感触:因为这只是招聘一位馆员,而我是从2018年8月就开始进行前期准备,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最后被聘的人可能要到2019年3月才能报到。如果一个美国高校馆招这么多人的话,那岂不是要等到猴年马月?可能有人会想:这美国人做事的效率就是低嘛。我自己却想到了另外一个层面:美国高校招聘流程是一套极其复杂的、经过多年提练、并有法律作准绳的一套系统,单从招聘的细节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中美高校馆员的地位的差异,而工资和其它有偿待遇未必是体现图书馆员地位的唯一尺度。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更深的层面上探讨一下图书馆员入职门槛的建立,因为地位和门槛其实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这次访谈,我们就谈谈美国高校图书馆馆员招聘的一些细节,希望大家对比较这个相对偏的话题能有更多的了解,因为图情杂志一般都是一些必要高大上的论题,我想很少有人会细说这个,毕竟很少有像我这么了解美国图书馆员招聘细节的人。
延伸阅读:
1 美国大学图书馆员是如何招聘的?-缘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178222.html
2 图书馆员招聘的内部人事管理.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178223.html
3 图书馆员招聘委员会的组成和作用.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178225.html
4 图书馆员招聘的公告.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178226.html
5 应聘馆员的申请文件内容.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178228.html
6 图书馆员招聘的的宣传途径.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178230.html
7 实地面试及其相关环节.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178232.html
7.1实地面试前的准备工作
7.2实地面试
7.3图书馆馆员招聘的实地面试日的日程安排
7.4招聘结束后的可能结果
8美国图书馆馆员招聘细节给人的启示.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178234.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21: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