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段时间,经历了一些事情。有一些零零碎碎的反思,欲将其言说。然而每每半途而废,迟迟未付诸行动。曾闪过好些题目,如“探索者言”“为学要如金字塔,要能广大要能高”……还曾出现过“每逢佳节倍思亲”。
今天是中秋节,昨天下午同特意同母亲通了个电话。我是游子,离家两千里之外。小外甥挺乖巧,前天从县城回乡下与外公外婆一起过中秋节,还帮父亲的手机装上了QQ。父亲关心我刚出的一本随笔集,我立即将电子稿发过去,让父亲“先睹为快”。随后还与父亲、母亲进行了较为短暂地视频聊天,虽然信号不是很稳定,但图像是清晰的。我看到了父亲、母亲的白发苍苍,父亲的牙套、母亲稀疏的白发,令我心寒,心生愧疚。我同父亲的通话频率很高,同母亲的通话很少,通常通话时他们在一起,母亲偶尔插几句。父亲与我聊的多属于“高大上”的话题,母亲与我聊的多属于“土得掉渣的”“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家长里短”的话题。我还是乐意“听妈妈的话”,有些话虽然不那么中听,但能促进思考。从母亲的话中,我能感受到故乡人的“务实”,欲让人瞧得起大概为:官要做得尽可能大,且尽可能能给故乡人带来实惠;钱要赚得尽可能多,且尽可能在故乡建有标志性建筑。我这个类型的,属于比较边缘的。虽然我和妻子都算是大学老师,但是啥也没有或者没看出来有啥。曾经有亲戚家的孩子,希望可以上我们学校上学,但远未达到分数线,怨我“没出力”。实际上,还是做了一些努力,但确实是鞭长莫及。父母住的房子,大约是2013年才改造出一个卫生间,用上了洗衣机,可以说这是我“坚持”与“努力”的结果。此前,一是怕花钱,二是怕麻烦人(毕竟父母年龄大了,有些体力活儿干不了)。
关于如何做出令人瞧得起的成绩,我为之努力了将近20年。如今依旧乏善可陈。学术史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一个学科或一个研究领域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只有对一个学科或领域的历史有深刻而全面的掌握,才能把握学科或领域的现状或未来。我对图书馆学学术史略有关注。做出了令人瞧得起的成绩之人,似乎并不多见。或许是我的眼光有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不全是个人眼光问题。图书馆学领域,乃至图书情报领域,时不时盘点原创性学术贡献,似乎也是不尽人意的。
作为个体研究者或学习者,我的观感是,欲做出点令人瞧得起的成绩,何其艰难。我联想起一个段子:“伦敦的同一条街上,住着三个裁缝。一天,一个裁缝挂出了一块招牌,上面写着:伦敦最好的裁缝。另一个看到了,同一天也挂出了一块招牌,上面写:英国最好的裁缝。第三个裁缝看到后,也挂出一块招牌:本街最好的裁缝。”那是裁缝视角,假如是换作顾客视角,三种评价可能均真实地存在。
作为世界摔角娱乐(WWE)的一名观众,我的感悟是,没有常胜将军,也并非常胜将军就是令人瞧得起的。战也好败也罢,那是职业摔角,那是体育娱乐。
令人瞧得起与否,似乎并不用过于在意。理想境界是:心安理得,悠然自得。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0: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