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远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pd55 追求科学,勇于探索,苦海无涯,愿作小舟。

博文

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齐兹·桑贾尔简介(修改稿)

已有 10067 次阅读 2015-10-7 21:30 |个人分类:新观察|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诺贝尔化学奖, 阿齐兹·桑贾尔

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齐兹·桑贾尔简介(修改稿)

诸平

2015 Chemistry Laureates. Ill:N. Elmehed. © Nobel Media 2015

2015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15 was awarded jointly to Tomas Lindahl, Paul Modrich and Aziz Sancar "for mechanistic studies of DNA repair".



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瑞典学者托马斯·林达尔(Tomas Lindahl1938-)、美国学者保罗·莫德里奇(Paul Modrich1946-)和土耳其学者阿齐兹·桑贾尔(Aziz Sancar1946-),以表彰他们在“DNA修复的机制研究”领域做出的贡献。本文对阿齐兹·桑贾尔进行简要介绍,供大家参考。

阿齐兹·桑贾尔(Aziz Sançar194698日出生于土耳其萨武尔Savur, Turkey),他具有土耳其美国双重国籍,是专门从事DNA修复细胞周期检查点生物钟方面研究生物化学家分子生物学家,他是土耳其科学院( Turkish Academy of Sciences)和美国文理科学院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的名誉会员。

阿齐兹·桑贾尔的小学和中学教育是在土耳其的萨武尔和马尔丁(Mardin)完成的,他1969年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大学 Istanbul University)医学院获得医学博士学位(M. D. degree),1977年在美国德州大学达拉斯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Dallas)获得 哲学博士(Ph.D.)学位,当时是在C.斯坦·鲁伯特博士(Dr. C. Stan Rupert,现在是荣誉退休教授)的指导下,博士论文标题是关于大肠杆菌(E.coli)的光复活酶(photoreactivating enzyme)研究

2015年,阿齐兹·桑贾尔与托马斯·林达尔保罗·莫德里奇共同凭借在“DNA修复的细胞机制方面的研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是第二位土耳其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他花费时间最长的研究涉及光解酶(photolyase)和光激活的机制(mechanisms ofphoto-reactivation),对这些机制的探索已有近20年时间,直接观察到了光解酶修复胸腺嘧啶二聚体 thymine dimer)的过程。

阿齐兹2005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院士。他是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简称UNC-CH)莎拉·格雷厄姆·凯南生物化学教授Sarah Graham Kenan Professor of Biochemistry)。阿齐兹·桑贾尔与同年毕业的格温·博尔斯·桑贾尔(Gwen Boles Sancar,)结为伉俪,格温·博尔斯·桑贾尔现在也是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C-CH)的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教授。他们夫妻二人合作创办了卡罗莱纳-土耳其中心(Carolina Turk Evi),就坐落在UNC-CH校园附近,该中心为在UNC-CH4名土耳其研究人员提供住宿,为土耳其访问学者提供短期服务,其目的在于促进土耳其与美国之间的相互交流

微软学术搜索结果:



被引百次以上的论文:

Academic->Authors->Aziz Sancar
Publications (251)

更多信息请浏览;

AGS基金会(AGS Foundation)网站;

诺贝尔奖官方网站

  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三位科学家的科学贡献与学术影响力



2015年诺贝尔奖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2210-926308.html

上一篇: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梶田隆章简介
下一篇:MR2015年9月份数论最新文献题录222条(见附件)
收藏 IP: 61.134.23.*| 热度|

1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20: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