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足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vnaiji 邮箱:naijilv@gmail.com

博文

谷歌可以没有中国,中国是否可以没有谷歌?

已有 5448 次阅读 2016-3-11 17:38 |个人分类:科技|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人工智能, 谷歌, 凯文凯利

吕乃基

以下文字摘自凯文凯利的“机器必将战胜人类,但这并不是故事的结局”。在阿尔法狗战胜李世石后铺天盖地的评论中,这一篇或许是最有价值的一篇。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MTMxMjY5Mw==&mid=402468220&idx=7&sn=77b0e71e4f509e1170eeb0fdf1b2aa71&scene=23&srcid=0311A5txz57FdrRDoAsnSYgo#rd


由并行计算、更大量的数据、更深层次的算法组成的这场完美风暴,让酝酿了60年的人工智能仿佛一夜间获得成功。它们的组合表明,只要这些技术趋势继续下去——没有不继续的理由,人工智能就将持续进步。

这样下去,这种基于云端的人工智能愈将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根深蒂固的部分。但这是有代价的。云计算遵循收益递增(increasing returns)法则,有时又叫网络效应(networkeffect)。这一法则指出,网络规模扩大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其价值增加的速度。网络规模越大,对新用户的吸引力越强,这就让它(的规模)变得更大,从而更具吸引力,如此往复下去。一个为人工智能服务的云端也将遵循这一法则。

越多人使用人工智能,它就会变得越聪明;它变得越聪明,越多人就会使用它;当它更聪明时,就会有更多人使用它。一家公司进入这个良性循环后,规模会变得极大,发展速度极快,以至于对其他新兴竞争对手形成压倒性优势。结果就是,未来的人工智能将由两到三家寡头公司主导,并以基于云端的多用途商业产品为主。


   赢家通吃,自IT兴起之日,就成为IT业的规律,但没想到如此强悍。总以为市场还可以有所反应,消费者还可以用脚投票,生产与消费,从来就是一对相互制约的矛盾,不见得一方独大。如今在IT领域,生产,或者说“供给”压倒需求,这倒是与中国眼下热火朝天的“供给侧改革”有几分相似之处。只不过除了“两桶油”等少数几家央企外,中国的供给侧是如此弱小,连安全的食品和马桶盖、尿不湿这一上一下的需求也满足不了。至于看似通吃的两桶油,靠的是垄断,而不是谷歌所依靠的科技。

   回过头来再看市场。当年谷歌离开中国市场,不少人为谷歌的命运担忧。而今,谷歌已经做大做强。谷歌,甚至于可以没有中国。

   只是,中国是否可以没有谷歌?BAT是否可以扛起重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0844-962033.html

上一篇:生物进化与技术进化
下一篇:人工智能获胜的第二要点:一个“人”在战斗,只为一件事战斗
收藏 IP: 58.37.67.*| 热度|

19 许培扬 刘洋 蒋永华 蔡小宁 牛登科 张骥 韦玉程 韩枫 蒋继平 刘全慧 吕洪波 白图格吉扎布 郭淼 陈楷翰 biofans yunmu yangb919 xlianggg zyxfenglaosh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2: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