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乃基
博主先前探讨了诚信之殇的传统文化根源。然后拟考察社会转型的影响。
没有人否认,当今中国处于深刻的转型之中(参见内生之路与外生之路(一)系列)。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考察这一转型。就与诚信之殇的关系而言,可以归结为以下方面:由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传统伦理失效和现代法治缺失;由自然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人际关系由和-斗-博弈,规则发生根本改变,尤其缺失博弈规则;由均质社会到异质社会,人性得以全方位展示并构成远为复杂的社会;最后再加上科技的放大效应。
传统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落后的农业,人们如同庄稼植根于土地那样扎根于血缘、乡亲和传统之中,彼此间构建起一个“熟人社会”,其一言一行都在乡亲们的注视下,生活于乡亲们茶余饭后的闲谈中,其典型便是福建的土楼。想想吧,生活在土楼中的人,如同时时处于舞台的中心,众目睽睽之下,怎敢轻举妄动?反过来也时刻监视着生活在土楼中的其他人。在此意义上,传统社会的诚信类似于“短程力”,其作用范围在土楼、血缘、村落,在乡亲们。
在计划经济年代,虽然说是“工业化”甚至“现代化”,但个人的生存范围相当有限,甚至小于传统社会。单位-家庭两点一线,或者加上菜场和商店。大家都是单位的人,外加户口。调动比登天还难。传统的伦理道德依然在短程的范围内起作用,不过仅仅是在一定程度上,因为意识形态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后文还要述及)。
改革开放以来,人的活动范围和流动空前活跃。看看各地特别是北上广这些大城市的外来人口、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吧。打一枪换个地方。在这里斩你温柔一刀,转眼就远走高飞。大家都是陌生人,谁还看着谁、管得了谁?由此看来,某地在诚信上最不靠谱的就是火车站、汽车站、码头等人流最频繁之处。人际由短程转为长程,确定转为不确定。长程,主要靠的是制度、规则。西方社会早在希腊罗马时期,后来在中世纪后期城市兴起之时(参见中世纪后期城市化vs中国当代城市化——走出中世纪之三)就逐步建立起适用于陌生人社会的规则;而在中国,由于特定的国情和历史,即使到改革开放后的今天,依然没有构建起严密的规则,或者有规不依。其结果便是,一方面传统的短程的伦理道德在长程时难以奏效,另一方面适用于长程的规则尚不完善。
社会转型实际上在当下(并不是说永远)遗弃了(虽然有关方面依然不离不弃,难舍难分)传统的伦理道德,而又缺失现代的法治和规则。这是社会转型致使诚信缺失的原因之一。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21: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