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乃基
乔布斯去世已有月余。当时好评如潮,现在依然不断。
对历史事件的考察需要有时间距离。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此言的含义不仅在空间,而且也在时间上。对乔布斯和苹果的评价也是如此。在乔布斯离我们而去一个多月后回过头去再看,一方面或许眼光会较为冷静和全面;另一方面,虽然时间依然显得窘迫,距“庐山”还是太近,不过,“这种近距观评本身也是一椿精神事件。它将很快被嵌进所观察的历史中,从而,比远距观察更多地干预了历史,塑造了历史,影响了历史”。
在“七问”之后,续提“三问”。
所有的好评,大致都站在乔布斯、苹果、企业、产业的视角。乔布斯如何成功,苹果的营销策略如何成功,如此等等。言下之意是,乔布斯和苹果成为业界的榜样。问题是,乔布斯的成功能否复制(想起唐骏)?在相当程度上,这个问题几乎等同于乔布斯能否死而复生。反过来,市场是否会同时接受两个“乔布斯”或一个乔布斯,一个路布斯;一个苹果,一个樱桃?
站在消费者的立场,是否被众多功能的集成和可以下载软件的平台锁定,是否被过度创新和不尽的售后服务套牢,是否被耀眼光环中的品牌所诱惑?乔布斯和苹果的成功是否同时也意味着消费者的成功?在博主先前上载的“ 乔布斯身后7问”中,其中一问是:声色犬马,无穷地开发感官。乔布斯要把消费者引向何方?消费者化在i-上的钱财和精力是否真的用在刀口上?消费者是否挡得住诱惑,在生产和消费相互制约的权重上是否拥有足够的分量?
站在人类社会的立场,即使乔布斯和消费者都成功了,生产i-系列的原材料和能源,生产过程的排放,生产者(富士康的工人)的生存状态,淘汰下来产品的去处,等等,是否也因考虑在内?一句话,乔布斯的成功是否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步?以及如果不同步,是否具有制衡机制和纠错机制?
评价乔布斯,是否只有一个立场,一个出发点?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7 00: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