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乃基
在电视某频道看到一档节目,出镜并参与者有一类人,叫做“味道调查员”。当年神农尝百草,冒着几多风险,付出多少辛劳;今有味道调查员,免费吃喝为业。
对于动物来说,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各种感官中,嗅觉的重要性远高于人类,可以说,除了视觉和听觉外,最重要的感官是嗅觉。动物通过气味——化学物质——标志领地边界,宣示主权,探知异性及其发情期,感知同类与天敌。此外,动物还能感受到磁场的影响。
人类在遗传动物的感觉能力之时,也有了一些变化,其中之一是嗅觉的重要性下降。人类不再以化学物质为标识,代之以社会地位(豪车之类相当于动物世界的“化学物质”)、个人见识,现在更重要的是价值观是否一致。人以群分。简言之,特定的化学物质,让位于信息。当然也有例外,譬如“闻香识女人”。
味觉的情况有点特殊。
对于动物来说,生存环境险恶,重要的是尽可能迅速填饱肚子,虽然有些食肉动物在乎食物之死活。可以推测,动物的味觉与现代人相比几乎为零。由人类提供食物已驯化的动物或许“味觉已开”。
火的发明揭开了人类味觉进化的序幕。之后,随着闲暇时间和食物越发充裕,恩格尔系数每况愈下,充饥所占比例下降,而文化功能上升。君不见,味觉(含嗅觉、视觉,色香味)已然上升到文化乃至文明的高度,如品酒、品茶,舌尖和味蕾的地位一时无两。“吃货”两字形俗实雅,乃高档褒义词,而文学作品里对各种“吃”的描绘,更是达到匪夷所思神化的地步。
当下,最好的职业不是金融,也不是IT,而是……味道调查员!
味觉,可以说是自然界演化过程中为人类所特有的感觉。
此外,有了指南针、各种路牌、地图和全球定位系统,人无需如动物般“体验”磁场。
然而情况正在起变化。对快餐时代的大多数人来说,可以入口解饿即可,味觉发生某种程度的退化。
上面说的是由动物到人类感官的变化,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带来新的变化。
人工智能的一大领域是模仿并超越人的感官,最主要的是视觉,还有听觉和触觉(百度学术无统计数据)、嗅觉(百度学术137篇)和味觉(百度学术49篇)。由动物到人,嗅觉地位下降;至于味觉,虽然还有人愿意取悦于味蕾,由人到人工智能,虽然笔者未做全面统计,但明显感受到人工智能对味觉的冷落。
人对舌尖的追捧,在于“吃”,也就是能量之来源的延伸。既然人工智能无需吃而直接充电即可获得能量,那就让味道见鬼去吧。人工智能学派繁多,即使紧跟人的脚步,也无需发展人工味觉。
这一点或许意味着,在未来的生命形态中,个性化且不确定的味蕾、舌尖的大势已去。当然眼下,味道调查员依然是不错的选择。
人类发展出味觉,奇点人会演化出什么特殊的感官?会与量子纠缠有关吗?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4: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