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乃基
科技哲学界位于科技界与人文社会科学界——即通常所说的“学术界”——之间,一方面以作为整体的科学技术为对象,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科技界的特点,内部在学术观点上的分歧不是很大,成果也相对客观;另一方面,在涉及科技与社会的关系时会带有学术界的特点,观点发生分野,研究结果会或多或少带有个人的主观色彩。
这种状况还进一步体现在科技哲学内部,从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到STS,观点愈益多样化,主观色彩增加。
总体而言,科技哲学界的学者们虽然对学术体制颇有微辞,但身在其中,毕竟几乎所有的学术资源——资金、职称、奖项、课题、某某学者,尤其是政策及其解释权,均出自于学术体制,也就是“语境”。少数学者已身受其利故而护之,多数则身不由己而顺之,间或也有研究成果揭示学术体制在现象层面存在的问题。然而对于高一层次也就是国家层面的语境,大多选择回避,或者干脆直接跳到最高层次,站在人类命运的顶峰讨论科技哲学。久而久之,“总语境”(请见系列之三https://mp.weixin.qq.com/s/Z0AM4SOC6Wo2rAqeirXb7Q )便在学术界悄然隐去。
殊不知,被选择性无视的国家层面,向下,是解决低层次问题如科技政策的根本之途,否则,不仅解决不了一个个具体问题,问题还会彼此纠缠;向上,是讨论人类命运和终极关怀的地基,否则,所谓人类命运只会是空中楼阁。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8 18: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