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科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ngfeng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博文

研究基因功能的“七大绝招”与“三板斧” 精选

已有 45874 次阅读 2011-12-9 12:39 |个人分类:科研方法|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研, 方法

研究基因功能的“七大绝招”与“三板斧”

 2011.12.6-12.8

 (说明:本文是对大约一年前的博文研究基因功能的四大绝招(初步总结版)的修改和补充,仍存在继续修改的可能。本文可能适合的读者是生物医学的科研新手和非生物医学领域的人。)



生命科学的研究有很大一部分集中于研究基因及其产物的功能。到底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研究基因功能呢?本文初步总结为“七大绝招”和“三板斧”。掌握了这“七大绝招”和“三板斧”,设计实验更容易,看文献听学术报告也更轻松。

 

 

第一招: 天地人合

 

无论是学习还是研究,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学习的时候,如果与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简单的事情结合起来理解,就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学到的东西,必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怎样研究基因的功能?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看怎样研究人的功能。假如你是男生,喜欢上了一个“女生”,可是这个“女生”长得扑朔迷离,帅气中带着妩媚,羞涩中透出豪爽。所以,你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TA到底是男还是女?第二个问题是:TA是不是学生?如果是的话,是本校的吗?你不认识TA的任何朋友,所以也没法打听。为了回答这几个问题,你决定翘课跟踪TA。你发现,白天的大多数时间,TA去了本校教学楼的教室。你守在教室的洗手间旁边,观察TA下课的时候上洗手间,去的是男洗手间还是女洗手间。高兴的是,你发现TA去了女洗手间(终于松了一口气)。不过你比较小心,为防万一,你又跟踪她,看她晚上回宿舍去的是男生宿舍还是女生宿舍。不出所料,她去了本校的女生宿舍。这下你终于放心了:她是本校的一个女生。

 

因为她去女洗手间和女生宿舍,提示她是女的。因为她白天去本校教室,晚上去本校女生宿舍,提示她是本校女生。上述事例告诉我们:一个人什么时候,在哪里活动可以提示其身份。同样,基因表达的时间和部位,常常可以提示其功能。例如,如果基因A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表达,成年后不表达,则提示该基因与发育有关。基因B在在大脑的海马中表达,而海马与记忆有关,那么这个基因可能与记忆有关。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她是哪个系的?她有什么兴趣爱好?你发现,她有两个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你恰好有同学认识她的这两个朋友。同学告诉你:她两个好朋友都是中文系的,都喜欢打羽毛球。这时,你基本上就可以认为这个女生是中文系的,爱好之一是羽毛球了。

 

以上所述可以归纳为三点: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指基因及其产物什么时候表达,“地利”指的是基因及其产物表达于哪个部位。“人和”可以进一步引申为两点:1.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说一个人会与他经常接近的人相似。基因也是如此,相互作用的一些基因常常具有类似的功能,它们为了完成同一个功能而通力合作。例如,如果实验发现蛋白C与蛋白D相互结合,而基因D是某一信号通路的受体,则基因C可能也是该信号通路的成员。2. 近猪者吃,近墨者喝。就是说一个人不仅会经常接触与自己类似的人,还经常接触自己的工作对象。例如,一个经常与学生接触的人,既可能是学生(近朱者赤),也可能是老师(近猪者吃)。同理,与一个基因接触的其它基因或者物质,也可能是其作用的对象。例如,如果蛋白质FDNA结合在一起,则提示其对DNA发挥作用,可能参与DNA复制、转录等。

 

“合”指的是合理。亿万年的进化使不合理的基因基本上都被淘汰了,所以存在的基因其功能必定是合理的,至少具有合理性的一面。合理的表现就是能够促进个体的生存和繁衍。合理遵循两个原则:一,经济原则。生物不会浪费物质和能量在一个无用或者冗余的基因上。凡是一个基因可以实现的功能,没有必要用两个基因。二,有效原则。基因的功能应该促进而不是损害生物的生存和繁衍。根据合理性原则,无需任何实验证据,我们不难想到非编码DNA序列是有用的,不是无用的垃圾。

 

 

第二招:患得患失

 

有人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那么,金钱到底有什么作用呢?有两种方法可以知道答案。第一种方法是你去一个陌生的地方,突然钱包被偷,所有的现金、信用卡和可以换钱用的物品都没有了。此时,你就知道钱的作用是什么了。第二种情况是你买彩票突然中了一千万,很快,你也可以知道钱的作用是什么。得到和失去,都可以让我们知道事物和人物的功能,而其中失去更为有效。

 

得,指的是基因的过表达(Overexpression);失,指的是基因敲除(Knockout)或者低表达(Under-expression)。例如研究的假说是基因A与记忆力呈正相关,那么可以这样设计实验:先过表达基因A,预期结果是记忆力增强,再降低基因A的表达水平,或者完全敲除(如果不是lethal的话),预期结果是记忆力减弱。一个高质量的实验设计,一般应该“患得患失”,两方面的实验都要做。

 

我们不仅要“患得患失”,还要“斤斤计较”。因为过表达或低表达的水平不同,表型改变可能也不同,甚至看不到表型改变。例如,用RNAi Knockdown一个基因的表达水平的70%也许看不到任何变化,但是Knockdown 90%就能观察到表型改变了。所以,当过表达或者低表达研究基因却没有得到预期结果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是否不足。

 

有时即使完全敲除一个基因也看不到任何表型的改变,此时也不能下“研究基因与研究表型无关”的结论。这就好比一个桥有十个桥墩,如果只去除掉桥墩4,在非过负荷的情况下,桥可能不会倒塌,可以正常通车。可是,如果先去除掉桥墩5,再去除桥墩4,桥就会倒塌了。我们能够认为桥墩4是无用的吗?当然不能。桥墩在这里好比处于同一个通路具有相似功能的基因,桥是否可以通车好比基因的表型是否正常。所以,在敲除一个基因A看不到表型改变的情况下,可以在基因B(与A的功能具有相似性,或者是上下游的基因)敲除的动物模型上敲除基因A,观察敲除后是否有变化。

 

有时候,全身性的过表达、低表达或者基因敲除会出现我们不想要的结果。例如,全身性的基因敲除会致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已开发出许多种组织特异性和时间特异性的过表达、低表达和基因敲除技术,使得基因调控更加准确。

 

 

第三招:上下求索

 

基因需要经过转录为RNA、翻译为蛋白质至少两步才能发挥功能。所以,研究一个基因的功能,就可以在DNARNA和蛋白质的水平分别进行研究。DNA的水平相同,不代表RNA的水平相同;同样,RNA的水平相同,不代表在蛋白质的水平相同。哪怕就是在RNA水平,还有不同的剪切的可能。

 

一个基因翻译成蛋白质之后,常常需要同其它的基因及其产物相互作用才能发挥功能。例如基因S,翻译成蛋白质S,如果它是配体,就需要和受体结合,然后受体激活信号通路。如果S鉴定出来了而其余的通路基因没有鉴定出来,那就可以研究上游的配体和下游的信号通路基因分别是什么。一个转录因子,常常可以激活或抑制一系列基因的表达,究竟可以控制哪些下游基因,也值得研究。蛋白质发挥功能,常常会有正性调控和负性调控因子。从上游来看,哪些基因及其产物可以促进或抑制研究基因的表达水平?具体机制是怎样的?从下游来看,哪些基因及其产物可以增强或者减弱研究基因的功能?具体机制是怎样的?这些都可以研究。

 

所以,研究一个基因,就可以在不同的表达水平和不同的作用水平上“上下求索”。

 

 

第四招:背井离乡

 

背井离乡,指的是misexpression,就是在非正常时间、非正常位置、非正常物种(时间、地点、人物)表达一个基因。如果在正常情况下,研究基因具有特定功能,而且在非正常时间、非正常位置和非正常物种间表达的时候同样导致该功能,则我们下“该基因具有该特定功能”的结论就更有把握。

 

值得注意的是,misexpression不产生预期表型,并不能认为研究基因与该表型无关。因为一个基因发挥作用,需要很多其它基因的帮助。如果misexpression的部位、时间、物种缺乏该基因发挥功能需要的辅助基因,或者多了可以抑制该基因功能的其它基因的表达,则可以导致预期表型无法产生。如果misexpression产生了某一表型,不代表该表型是该基因的正常功能,原因同上。所以,misexpression告诉我们:该基因“可以”做什么,不代表该基因实际上做了什么。打个比方,我们把一个教授放到农村去,他没法接触到做科研需要的设备、文献等,而且迫于生计,他不得不自己种田维持生存。我们能够下结论说:教授的社会职能是种田吗?当然不可以。但是我们可以说:教授是“可以”种田的。

 

 

第五招:内外兼修

 

体外实验(In vitro)简单便捷,可以很快得到结果。可是,体外实验的条件和体内的情况不一样,体外实验得到的结果一般还需要体内实验(In vivo)来验证。“内外兼修”指的是既做体外实验, 又做体内实验。这一招不是太常见,有些文章不一定同时做体内和体外实验。

 

 

第六招:十面埋伏

 

当你论证一个观点的时候,可能会有人反驳你。一篇好的文章,必须提前想到这些反驳,并通过做相应实验设下“埋伏”,反驳这些可能的反驳;此外,还应通过类似实验重复验证来增加结论的可靠性,这就叫做“十面埋伏”。

 

中医诊治病人,需要“望闻问切”,把四种方法得到的信息综合起来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这叫“四诊合参”。(题外话:电视剧里仅仅通过望诊或者仅仅把脉就开药的中医,基本上都是骗人的。实际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中医,可以判断为江湖游医。)历史学上有一个说法叫做“孤证不立”,就是说如果只有一条证据支持一个论点,那么这个论点是不可靠的。生活中,如果有一个人说某人有问题,他不一定真的有问题。可是如果很多人都说他有问题,那他就很可能真的有问题了。

 

如果仅仅从一篇文章的角度来考虑,做这么多的实验不是很有必要。例如,做了第一个实验,结论成立的可能性是80%,做了第二个,可能性上升到95%。可是,科研是积累性的,你的结论是别人推理的基础,你推理的基础则是前人的结论。假如A1引用了你的文章,A2又引用了A1的文章,如此反复一直到A10。如果每篇文章结论正确的概率是80%,则A10文章结论正确的概率是0.8010=10%,如果每篇文章结论正确的概率是95%,则A10文章结论正确的概率是0.9510=60%。差别从一开始的15%,变成6倍了。所以,多做实验增加结论的可靠性,对于科学的长期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看文献的时候,你会发现作者做了一大堆实验,这么多的实验就像唐僧在你耳边念经一样,把你弄得晕头转向。为了提高看文献的效率,一般只看关键实验,次要的实验可以略过。当你做学术报告时,由于时间有限,只报告关键实验。等到观众提问时,这些次要实验就可以派上用场了。例如,听完你的报告,有听众提问说:“我觉得你的结果还有两种可能的解释,包括。。。你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呢?”此时,你就可以从容自若的说:“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针对第一种可能,我们做了XX实验,结论不支持这个可能。针对第二种可能,我们做了XX实验,发现。。。” 看到了吧?这就是“十面埋伏”的妙处。

 

 

第七招:一网打尽

 

如上所述,每一个基因都有作用于它的上游基因,也有受它作用的下游基因。每一个上游基因和下游基因又分别有自己的上下游基因。除了上下游基因及其产物,细胞内、机体内的其它物质例如离子等也都会作用于基因自身。用马哲的观点来说就是联系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些联系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目前生命科学的一个发展趋势就是研究基因网络。所以,研究一个基因的功能,还可以构建出它所处的网络。

 

 

科研中的例子:

 

为了说明上述方法的应用,我们可以看一篇发表于PNAS 20115月的文献。文章链接:http://www.pnas.org/content/108/19/8059.short

 

本文思路简单,用到上述“七大绝招”中的三招:天地人和:作者首先通过原位杂交和免疫染色发现JAK/STAT信号通路表达于果蝇的大脑中的蘑菇体。因为蘑菇体是果蝇嗅觉记忆中枢,所以作者推测JAK/STAT信号通路与果蝇的记忆有关。患得患失:然后通过不同的手段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的活性,发现果蝇长期记忆受损。最后,作者得出结论:JAK/STAT信号通路是果蝇长期记忆形成所必须的。十面埋伏:在每一个阶段,作者都做了大量的实验来支持一个观点。例如为了说明JAK/STAT信号通路在蘑菇体有活性,作者首先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了该信号通路的总共5个基因中的4个;然后又用免疫染色的方法检测了5个基因中的3个,最后还用一种叫做enhance trap的方法检测了5个基因中的1个。一个8个实验,个个都表明JAK/STAT信号通路表达于果蝇蘑菇体(真够烦人的要不是为了写这篇博文,我都懒得看))

 

 

生活中的例子:

 

一切道理都是相通的。本文所说的方法不仅适用于研究基因功能,还适用于研究其它物质和事物的功能,例如激素、药物、疗法等。除了适用于科研,还适用于日常生活。举例来说,假如我们想知道黑社会对社会有什么影响,就可以:天地人和:调查黑社会活动的时间和地点,经常接触的人物。患得患失:铲除黑社会,看社会有何变化;增加黑社会的规模,看社会又有什么变化。上下求索:看看上面有哪些人是黑社会的保护伞,下面有哪些人是黑社会的衣食父母和后备军。背井离乡:把黑社会从我国赶到邻近国家,看对他们有何影响。十面埋伏:必须多方查证,例如敲诈勒索一起还不够,要敲诈勒索几百起,行贿受贿数十人,黄赌毒一应俱全,横行乡里,无恶不作,才可以充分证明黑社会的危害性。一网打尽: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各方面看黑社会与其有何联系。

 

 

三板斧:天时地利,患得患失,十面埋伏

 

为了增加适用范围,上面一共总结出了七大绝招,但却不够简练。一个研究或者一篇文章,常常只用到其中的一部分。为了更加简洁,可以总结为最重要的“三板斧”:天时地利,患得患失,十面埋伏。“天时地利”,指的是基因何时何地表达。“患得患失”,其中“患失”比“患得”重要得多。“十面埋伏”,指的是立体论证。基本上,每一个研究都离不开这三板斧,上述文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只要学会这三板斧,就可以做大部分科研了。所以,科研就是这么简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68-516533.html

上一篇:江郎多才尽,大器常晚成
下一篇:论心不论迹还是论迹不论心?
收藏 IP: 199.76.159.*| 热度|

99 张彦斌 柳海涛 李宁 郭明雄 唐常杰 郑祺 欧阳永长 黄志刚 上官科科 毛培宏 胡想顺 郭桅 葛德燕 任胜卫 李永涛 陈飞 向剑锋 贺乐 李传海 许鹏 刘用生 叶承金 武夷山 牛钢 罗淼 黄晓磊 马国林 陈晓虎 齐云龙 王桂颖 吴顺凡 刘得水 孙学军 张龙现 陈金华 刘晓峰 刘明颖 王亚娟 陈祖昕 汤治国 唐久英 王耀 闻炳海 王孝养 吉宗祥 薛泽 陈筝 林树海 张天翼 罗晓敏 张艳丽 袁飞荣 傅蕴德 李雷廷 吴翠艳 袁明龙 杨晓飞 易文凯 郭传宇 吴炬 鲍永利 赵丽莹 印大中 张森浩 李文忠 王继尧 郭超 赵凤利 黄寿光 李华素 张倩 刘洪 牛丕业 吴师道 张威 王江新 余海涛 邱文明 胡建军 廖泳祥 王帅 郭文炎 zhabj uneyecat liang1983tian arpku dreamworld neilchau YANGTY anan2007 salviae tiantuzoujin Dreaminggirl ahsys biofans zhoulangxiucai dangping lingling101 rosejump

发表评论 评论 (20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12: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