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记: 西医批评中医,可能会因为缺乏中医的临床实践而有先入之见。中医为自身辩护,也会出现因为不懂现代医学尤其是循证医学知识而辩护无力的情况。我在西医学院学习临床医学七年,并认真学习过循证医学的知识。和大多数西医学生不同的是,我一向对中医十分重视,花过大量的时间学习中医,有过用针灸为患者治疗的经验,并且取得不错的疗效。所以,至少我是“略懂中医”的。那么,一个“略懂中医”的西医学生,对中医会是怎样的看法?
其实想写这篇文章已经很久了。最近放暑假,没有了助教、上课和做试验这“三座大山”的压迫,终于有了一点业余时间把它写出来。
自从方舟子提出“废除中医”的观点,对于中医是否应该废除成为一个敏感的话题。看过方舟子的文章,很多观点我是赞同的,但是,我并不认为中医应该废除。
在这场争论中,有两个根本性的问题:1. 中医是否有效?2. 中医是否科学?
中医是否有效?
中医是否有效是最为根本的问题,如果有效,就不应该废除;无效,当然应该废除。那么中医是否有效?对此,我的回答是:应该是有效的。至少,没有确凿证据表明是无效的。
中医的传承历经数千年。很难相信,一种无效的医学方法会广泛使用数千年而不被抛弃。
我之所以说“应该是有效的”,是因为目前为止,我们的结论还是来自于经验医学。要得到可靠的结论,需要接受循证医学的检验,遵循“随机,对照,盲法”的基本原则,设立含有大样本研究对象的实验来检验其有效性。
我个人的有限的行医经验表明:中医中的针灸对于某些疾病,可能是非常有效的。
基本上每个西医院校都会开设中医课程,一般都是一个学期。我们学校的中医是在大三开设的,一共四个学分。以前的经历让我明白西医的不足,所以我想,对于有些通过西医治疗疗效不好的疾病,中医可能会有不错的疗效。因此,我学习中医时特别用心,学习针灸时我还买来银针(其实是不锈钢做的),在自己身上练习。第一次是在中午午睡的时候,克服了心理恐惧之后,试扎了劳宫、足三里、曲池这些穴位,结果发现不会痛,更重要的是,那天中午没有午休,下午反而头脑特别清醒。我由此认识到,可能针灸真的有效。
后来,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学习针灸,在自己身上练习熟练了之后,开始帮亲友治疗。那段时间每年寒暑假回去,都会有人找我扎针。治疗的疾病很多,腰腿痛,肩周炎,风湿等等。不同的病疗效不同,有些可能基本上就没有疗效,但是对于有些疾病的效果几乎可以用“神奇”来形容。例如,我同学的母亲膝关节疼痛多年,可能是风湿性膝关节炎(仅凭症状诊断,不一定准确),于是暑假的时候,他请我去他家帮他母亲扎针。我去了一次,取了膝关节周围的一些穴位扎针,可是,不久有了晕针的表现(晕针,指的是有些病人对扎针比较敏感,出现心慌、面色苍白、出冷汗等表现),我于是把针拔出来。这次扎针,其实并没有完成,因为出现了晕针,治疗只进行到一半。但是,从那次之后,她的膝关节疼痛消失了至少两年(两年之后我问过,说还是不痛,再后面,没有问了)。还有一次,给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治疗肩周炎。病人右肩关节活动不灵活,只能抬高到75度左右。正常的人,肩关节是可以抬高到160度左右的。在我给他扎针之后,刚拔完针,他就可以抬高到130度左右了,我几乎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样的效果,连我都是不能想象的。
以上两个例子,只是我治疗过数十例患者中效果最好的两个。我不希望我的文章被片面的引用来说明针灸或者中医具有神奇的疗效。在所有用针灸治疗过的病例中,粗略的估计,疗效很好、有较好疗效的和基本上无效的各占三分之一。疗效的好坏与病种的选择有很大关系。基本上,对于风湿性膝关节疼痛、肩周炎,绝大部分都有很好的疗效,而对于某些疾病则疗效很差。
方舟子认为中医应该“废医验药”。那么,经络理论是否需要废除?没有了经络理论的指导,针灸能同样有效吗?就我个人的体会,如果扎针时穴位找不准,酸麻胀的“气感”就不会出来,疗效是要差很多的。
很多中医从业者不清楚现代医学是怎样证明一种药物或者疗法的有效性的。在这里,依据我的临床经验,我能否下结论说针灸治疗风湿性关节疼痛有确切疗效呢?不能。因为:1. 安慰剂效应的存在。以前有人做过试验,拿一种淀粉做的假安眠药给失眠患者睡前服用,发现与不服用任何药物的对照组相比,竟然也有明显的疗效。这种疗效就是安慰剂效应,是由于患者对医生、药物或疗法的信任而产生的治疗效果,是一种心理作用。一种药物,如果效果和安慰剂效果一样,那就说明是没有效果。所以,要证明扎针对风湿性关节痛有效,必须树立安慰剂对照。例如,在扎针时避开穴位,扎针的时候没有气感,看看疗效是否与选择穴位、得气感是否一样。2.自愈倾向。很多疾病患病之后由于人体自身的免疫和修复能力,即使不经治疗,也会逐渐痊愈的,典型的例子就是感冒。有句话说:感冒不吃药,病程七天。吃药,病程一周。就说明感冒不吃药一周后也基本上会好了。不同的疾病自愈倾向不同。风湿性关节痛自愈倾向并不强,但是,如果要得到严谨的、有说服力的结论,我们还必须设置空白对照。也就是说,一组患者接受针灸治疗,一组不接受任何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改善的情况。如果针灸治疗组的症状改善好于空白对照组,则说明这种改善不是由于自愈倾向产生的。3. 样本量的大小。样本量越小,由于随机,或者说好运气(而不是治疗本身)导致的疗效的可能性越大。这里,我治疗过的风湿性关节痛只有十几例,十几例的样本量是太少了的。要得到有说服力的结论,可能需要上百例的病例。4. 随机。我这里并没有做分组,当然也谈不上随机了。如果我们进行分组研究,例如200名风湿性关节痛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接受针灸治疗,一组不接受任何治疗,疗程结束后评估两组的疗效。在分组的过程中,会出现的情况是:把那些病情轻、自愈倾向大的病例分入到治疗组。这样一来,即使两组的疗效有差别,我们也不能下结论说确实是治疗有效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随机分组。例如,把患者进行编号,然后通过抓阄的方式决定每一个患者是进入治疗组还是对照组。5. 盲法。医生对患者的态度是与疗效有相关性的。如果医生对患者更关注,给予更多的鼓励,那么即使在使用同样的药物的情况下,给予更多关注的患者往往获得更好的疗效。所以,在实验设计中必须排除这种干扰。方法就是使用盲法。例如,如果是使用口服药物,那么连医生本人都不知道他给患者吃的到底是真的药物还是安慰剂。
总结起来说,现代医学的实验设计原则可以归纳为三个字母:RBC,刚好是红细胞(Red Blood Cell)的缩写。R,指的是随机,Random;B,指的是盲法,Blinding;C,指的是对照,Control。
如果我要证明针灸治疗风湿性关节痛有效,我应该这样设计实验:
1. 依据一定的诊断标准,选择300名患者。
2. 给每个患者编号,通过抓阄的方法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接受针灸治疗),安慰剂组(扎针,但是不扎穴位),空白对照组。
3. 依据治疗方案接受治疗。治疗过程中对治疗组和安慰剂组,不告知患者二者的区别,同时,医生给予两者同样的反馈。疗程结束后,评估疗效,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看三组是否有区别。
4. 如果治疗组疗效好于安慰剂组和空白对照组,那么可以下结论说治疗有效。
对于中医的其它理论和中药,我也花过很多时间学习,但是并没有行医经验,因为觉得比针灸要复杂。
中医是否科学?
中医是否应该废除,争论的焦点似乎不在是否有效,而集中于是否科学。似乎,如果中医科学,就应该保存,如果不科学,就应该废除。我很不理解这样的逻辑,难道只有科学的东西才是我们需要的吗?周涛有过很好的博文:《科学不是中医的仲裁者》http://www.sciencetimes.com.cn/m/user_content.aspx?id=255802 我的观点和他的一样。不是科学的东西,例如音乐,例如书法,例如烹饪,都是有存在的价值的。李白的诗、苏东坡的词是否科学?你看到别人打招呼“吃了吗?”是否科学?张曼玉、刘德华长的是否科学?不科学,你就让他们都消失吗?
但这个问题既然是争论的焦点,就还是值得回答的。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明确科学和中医的定义。
什么是科学?百度百科上的定义是: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http://baike.baidu.com/view/3805.htm
《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上的定义是:"科学是反映客观世界(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本质联系及其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它具有客观性,真理性和系统性,是真的知识体系。
http://www.ocan.com.cn/li/kxssm.htm
维基百科上的定义是:科学,是一项系统性的获得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并且组织、浓缩这些知识为可检验的法则和理论的事业。(如果觉得翻译的不好,请看原文:Science is a systematic enterprise of gathering knowledge about the world and organizing and condensing that knowledge into testable laws and theories )http://en.wikipedia.org/wiki/Science
这些定义都很很抽象,按这几个定义来看,似乎中医也是科学。中医确实对于客观世界(人类的疾病)提出了理论。
其实很多定义都有局限性,对此,我在《没有准确的定义》http://sciencetimes.com.cn/m/user_content.aspx?id=15781一文中曾经仔细论述过。事实上,如同艺术一样,科学可能也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我们可能很难说哪个东西是否属于科学。中医也同样如此。有些疗法,是很难说是否属于中医的。针灸、汤药这些疗法,是毫无疑问属于中医范畴的,但是,气功,民间的草药、刺血疗法,以及更偏门的疗法如烧灯火,是否属于中医呢?
所以,两方面的定义都不是很清楚,很难说中医就是科学或者不是科学。
但是,如果我们在考察科学的一些基本特征,就会发现,中医不具备这些特征。例如批判性,实证性等。例如,五行学说的相生相克理论就是无法证实的。所以,我认为为中医辩护,没必要非得把它说成是科学。
由于中医并不符合现代科学的特征,有学者提出修改科学的定义,使得新的定义可以容纳中医。例如,“东方科学七君子”建议:“呼吁和期待有关部门组织学术界对“科学”一词进行重新解释,使其能够充分包容东西方科学知识体系。要将修改后的最新的“科学”词条,编进《辞海》、《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词典》等权威工具书中。这样就可以从学术源头上去改变人们对科学的认识,从根本上避免少数人将个人的一己之见忽悠成所谓的“国际上的科学标准”后,以此对不同于西方科学形式的知识体系和与己意不合的学术观点,打棍子、扣帽子,破坏正常的学术创造和学术争鸣。” http://search.dahe.cn/was40/detail?record=3&channelid=37786&presearchword=%B6%AB%B7%BD%BF%C6%D1%A7%D3%AD%B0%C2%D4%CB%D0%FB%D1%D4 我认为,这是没有必要的。
从科学的定义上来看,很难判断中医是否科学。从科学的特征来看,中医不属于科学。对此,方舟子已经解释得很清楚了,我就不多说。
我想说的是,中医完全没有必要把自己定义为科学。这个定义,让人抓住了漏洞,难以自圆其说。放弃这个观点,论证中医的有效性,才是最好的策略。
中医需要与伪中医区分开来
很多人认为中医是骗人的,最著名的就是鲁迅的说法:“中医不过是有意无意的骗子。”之所以给人这样的印象,其实是江湖游医和庸医太多,这些人打着中医的旗号行医,极大地败坏了中医的形象。
网络上,关于中医的治病、养生的文章到处转载,但是我发现大部分的文章都是出自“伪中医”之手。
把江湖游医的误诊当成中医的误诊,把江湖游医的骗术当成中医的骗术,是很多反对中医者犯的错误之一。
所以,批评中医的时候,需要注意把伪中医与真正的中医区分开立。要做到能区分开来,是需要有一定中医知识的,这也是为什么普通百姓难以区别开来的原因。
严格行业准入制度,提高中医从业者水平
即使去除掉江湖游医,整个中医行业水平有待提高也是事实。中医的优势在于个性化诊疗,可以辩证用药。但同时这也是它的劣势,因为要真的做到辩证用药,对于中医医生的要求是很高的。
解决的方法就是实行职业资格考试,必须通过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才可以取得行医资格。这项制度其实已经在实行了。不过,不清楚是新进入的从业者需要参加考试还是所有从业者都需要参加考试。我认为,对于已有的从业者,如果以往没有参加过考试,都必须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才有资格行医。并且,把考核合格或则职业资格者的资料发到网上以供公众查询。这个做法,可以大大减少江湖游医和庸医。如果能够实行,那么我们找中医医生看病前,就可以上网查询,看看他是否具有从业资格。
这个建议,同样也适合西医。我也注意到,有些基层西医医院,其医生的水平也是亟待提高的。
中医从业者应该怎样做?
治疗有效是对中医的最佳辩护。所以,中医从业者需要做的,不是花很多时间在为中医辩护,而是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以事实为中医说话。
同时,需要注意避免不实吹嘘。例如,在治疗的病例中,选择性的宣传疗效很好的病例,对于疗效不好的病例避而不谈。
此外,对于古代一些名医的传说,也应该持怀疑态度。例如,传说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如果说是一种具有一定麻醉作用的药物,那还是可能的。可是,传说华佗居然可以为曹操开颅(虽然最后曹操拒绝了,看来曹操还是有点科学素养的),就匪夷所思了。对于中医的经典书籍,也不要盲从。
网上宣传中医的文章很多都不是出自专业人士之手,存在极大的误导作用,甚至给中医抹黑。所以,有时间的话,真正的中医大夫,应该进行一些中医的科普活动,宣传正确的中医知识,并批驳“伪中医”的文章。
中医从业者必须清楚什么情况下应该用中医治疗,什么情况下应该用西医治疗或者中西医结合治疗。根据用中医、西医治疗疗效的好坏,可以将疾病分为三种:适合中医治疗的,适合西医治疗的,适合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如果我开一个针灸门诊,我就只会选择那些针灸治疗疗效特别好的病种,例如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痛。因为我知道疗效很好,我甚至可以与病人签订合同,有效才付款。因为选择了适合的病种,自然效果好,声誉也会越来越好。所以,选择那些适合中医治疗的病种是一个好的策略。如果非要选择那些中医治疗疗效不好的病种,例如治疗近视、急性阑尾炎,除了损害自己的声誉,还有什么作用呢?
此外,还应该学习一些基础的西医知识。有些疾病,如果用中医治疗会延误诊治,甚至危及病人生命。例如,目前治疗胃癌的最佳方法还是手术切除,并且早期和晚期胃癌的预后差别是非常大的。早期切除,可能基本上跟正常人一样,晚期,就会丧失手术机会,生存期大大降低。如果一个患者出现了胃癌的早期症状,但是给他看病的中医大夫并不怀疑胃癌,于是给以中药治疗,就会延误胃癌的诊断治疗。而只有当中医大夫掌握了必要的西医知识,才能够判断出肿瘤以及其他一些不适合用中医治疗的疾病如急性阑尾炎的早期症状。简单的说,中医大夫必须清楚什么情况下应该将患者转给西医。
西医从业者应该怎样对待中医:
正如中医大夫需要懂一些基本的西医知识一样,西医大夫也需要懂一些基本的中医知识。我读研期间所在的医院的外科医生,遇到有些情况,是会去请中医会诊的。那么,这里的前提条件就是清楚中医有哪些长处,哪些疾病适合用中医或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简单的说,西医大夫必须清楚什么情况下求助于中医,或者把患者转给中医。
用循证医学证明中医理论的有效性
正如我在前面所说的一样,经验不具有高度的说服力。所以,要证明中医的有效,需要用循证医学来证明。基本的设计方案已经在前面说了。但是,中医的一些特点决定了循证医学难以实行。首先,极具个体化的治疗。同一个患者,不同的大夫可能会给出不同的辩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不同的患者患同一种疾病,可能会得出不同的辩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那么,到底谁对谁错?治疗无效,是中医大夫的水平不行,还是中医真的无效?这些,都是阻碍循证医学验证中医的因素。但是,虽然有很多困难,总还是可以设计出一些实验来证明的。
用循证医学证明中医理论的无效
方舟子认为应该废除中医理论,因为没有证据表明有效。可是,如果想要废除一个医学体系,是否需要严格设计的实验来证明无效呢?我认为是需要的。我们必须设计严格的实验,证明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治疗疗效并不好于与不用中医理论(即不辩证)指导的中医治疗,然后才可以废除中医。
中医的未来
和西医相比,中医是低投入,慢发展的。几千年前的理论,到现在还基本上没有改变。而西医自创立以来,发展神速。可以说,中医之所以有存在的空间,是因为西医还有很多不能解决的问题。如果等西医发展了,不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中医的生存空间就会越来越小。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趋势是存在的。
到那时,中医可能就会退居保健领域。而中药,经过现代科学的研究,一部分融入现代医学,成为类似于西药的药物。
总结: 对于中医,方舟子的观点是“废医验药”。我同意验药,但是不同意废医。我认为应该严格行业准入制度,提高从业者水平,并用循证医学的方法来验证中医的有效性。
附:湛韬本科毕业于中医学院,读研就读于西医学院。他对于中医的看法和我有些相似。参见博文:对中医学院大学生的几点建议 http://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3824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9: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