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居易(公元772-846年),祖籍山西太原,是我国唐代文学史上继李白、杜甫之后又一位伟大诗人,苏州的白居易祠堂有联为证,“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还,惟有几篇旧乐府;苏州怀刺史,湖山之曲,尚留三亩旧祠堂”。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妇孺都解,广泛流传,反映中唐时期社会面貌。他一生写了大量诗歌,流传至今的约有三千首。北宋的苏东坡认为白居易晚年生活优越,悠闲自在,而南宋的洪迈认为白居易一生清贫。下面的文章,也许有助于了解白居易的易与不易,到底是苏东坡还是洪迈说的更接近实际呢?
聪慧好学的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祖籍山西太原。出生于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县一个“世敦儒业”的家庭里。白家是大族,老祖为秦朝立过汗马功劳,秦始皇将其子孙封于太原,家族中有人做过太原太守。他的朋友都认为他是太原人,李商隐给他作的墓志铭,称他为“太原白公”。到白居易一代白家香火延续700多年。
白居易自幼聪颖好学。“五六岁,便学为诗。九岁,谙识声韵”。母亲粗读诗书,严厉教导。白居易父亲去世,母亲“亲执诗书,昼夜教导,恂恂善诱,未尝以一呵一杖加之”,就是说白居易从未受过母亲的打骂。
白居易不但聪明,而且在青年时代发愤读书,他说“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也,动以数万。盖以苦学力文所致”。 读书用功过度,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起茧,脱了头发、掉了牙齿,眼睛还患上飞蚊症。
白居易及第之后仍勤奋好学,即使逆旅行舟也不废读。在江州(江西九江)时,常在屏风、墙壁上抄录诗作,以便举目即见,随时吟咏诵读。在老年病中也是“吟咏兴来,亦不能遏”。
白居易出身贫寒,他的少年生活大多在颠沛流离中度过,中年以后,屡遭迫害,远谪在外,受尽折磨。十一、二岁离开家乡,随父到徐州任所,十四、五岁避乱于苏杭。虽然祖父和父亲都居官,但因“清廉自守”,没有挣得家业留给子孙。所以他幼年常忧叹“家贫”。此时行旅之中,常常“忆归复愁归,归无一囊钱”。
十六岁到了京城长安。他拿着诗文谒见有名望的诗人顾况,顾况很傲慢,看了他的名字便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等到看他的诗文,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句子,说“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
杭州人记得白居易
唐玄宗时全国行政区划分为十五道(道,相当于现在的省),白居易到过其中的八个:河北道、关内道、河南道、都畿道、京畿道、山南东道、江南东道、江南西道。
他为官江南,对江南情有独钟,有诗为证: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杭州任刺史三年,把西湖整治得山青水绿,人民安居乐业。当他离开杭州时,手下佣人把他剩余的俸钱装箱,他说:“把它存到库里吧,今后治理西湖用。”百姓提酒壶、托糕点在西湖边为他送别,只见到他从天竺山骑马缓缓而来,两个佣人抬着两块天竺石,没有鸣锣开道的声音,也没有看到抬着金银绸缎的行列。白居易说:我杭州三年,惭愧没什么功绩,只不过脱不了诗人习气,做了十多首诗,临走还带了两块石头。
白居易离开杭州后,那里的百姓一直亲切地称呼他为“白舍人”。有人还画了他的像,供在家里,有人把他的诗抄了贴在墙上。白居易修过西湖的堤,杭州人一直叫做“白公堤”,以纪念这位关心民间疾苦的诗人。
将收入写进诗中
南宋人洪迈在《容斋五笔》卷八《白公说俸禄》中曾说:“白乐天仕宦,从壮至老,凡俸禄多寡之数,悉数载于诗·····”。
白居易二十九岁中进士,一举成名。
三十二岁参加了“拔萃科”的考试,入甲等,被朝廷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大概算个科级干部)。官职卑小无实际工作可做,他的诗中有“幸逢太平代,天子好文儒·····小才难大用,典校在秘书·····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余·····”。
三十五岁时,经过时策考试被派任陕西周至县尉。《长恨歌》就是这时写的。
元和三年(公元808年),三十七岁的白居易任左拾遗,此时的工资涨了,“月惭谏纸二千张,岁愧俸钱三四万”。拾遗是个谏官,此后三年他屡屡上书革除弊政,反对宦官掌握兵权,当面指责宪宗皇帝的错误,皇帝大怒,后来剥夺了他参与朝政的权力。
他做苏州刺史时,“十万户州尤觉贵,二千石禄敢言贫”。苏州是江南富庶之地,苏州刺史位置上,收入好些但仍觉得不多。
随后,白居易被调到中央政府机关,为太子宾客。分司洛阳时,工资已是他参加工作时的十倍。“俸钱八九万,给受无虚月”。接着升为太子少傅,工资到了他一生最高,“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作闲人”。
晚年,他退居洛阳的大宅子,颐养天年。养老金是退休时的50%,“寿及七十五,俸占五十千”。
白居易晚年的易与不易
南宋人洪迈(1123-1202,江西波阳人)《容斋随笔》中说,白居易一生清贫;而颠沛流离的苏东坡则对白居易生活向往不已,有诗为证:“我似乐天君记取,华颠赏遍洛阳春”。白居易在洛阳龙门一带,经常请客聚会,野游踏青,笙歌弦诵,赏花饮月,晚景很是歉意。苏轼还有诗“我甚似乐天,但无素与蛮”,他自认为与白居易同样浪漫,但没有白公在洛阳家中拥有一个小歌舞班。素与蛮是两个相当漂亮的年轻女子,一个能歌,一个善舞,诗人能供养起这样艺术才能的女侍,以愉悦晚年,可着实让人羡慕。
据载,唐代退休官员国家发给一定的退休金,金额多少与其官职、功绩和皇上恩宠程度有关。白居易从二品位置退下来,退休金有50%即“五十千”,可谓相当优厚。看看孟郊、贾岛都是副县职上退下来的,生活无着,贫病而死。韦应物因病从陕西临潼县令退休后,没有住房,只能借住在长安西郊的善福寺里。名列“初唐四杰”的卢照邻,从县尉一职退休,寓居太白山一个草屋,穷困潦倒,靠朝中显宦不时送来药品、衣物,屡次度过难关。唐朝李世民时代,富人养官,地方养兵,中央政府财政支出很少,被后世称为“小政府”。若后来沿袭贞观之制,恐怕孟郊贾岛等著名的大诗人,没有划入政府官员行列,也许属于唐朝的“临时工”,不然为何连住房、退休金都没有。
南宋人洪迈说,白居易一生清贫,也许是按他这个礼部尚书之子的标准看的,或记载不确。洪迈一门,皆为官宦,宋史有明确记载。
实际上,家里养得起小歌舞班子,有一份房地产,别说中国诗人望尘莫及,外国诗人也是做梦都想得到的。白居易行将下世时,曾在《达哉乐天行》诗中交代妻儿、外甥、侄儿们:“先卖南坊十亩园,次卖东郭五顷田。然后兼卖所居宅,仿佛获缗二三千”,诗中有白居易田产和房产的信息。这和有的文献中记载相吻合:唐朝官员按照官职高低,都可以领到一块“职份田”,此外还有永业田。
白居易晚年是易还是不易?和南宋洪迈的说法比较,恐怕北宋东坡先生的话更可信些。
2013.03.21 于江苏扬州
白居易像(北师大出版社《逆境成材100例》)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5 15: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