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anrongchen

博文

高校内部督导“软介入”研究

已有 2300 次阅读 2021-1-29 22:22 |个人分类:大学危险了|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高校内部督导“软介入”研究

陈满荣*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扬州 225127)

 

 针对高校教育教学评估以来督导制度的强势介入,如“一票否决权”等,督导制度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如督导组成、知识结构等,这种缺陷以及“误操作”强化了教学的形式忽视了实质内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创新,提倡高校督导“软介入”,既保证教学过程的监督和指导,又可革除其不利的一面。

关键词高校内部    教学    督导    软介入

 

高校教育教学督导制度从20世纪90年代形成以来,在高校教学建设中曾经和正在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新的情况应当引起重视,完全维持以前的督导对教学监督、干预格局,有可能影响高校教学。

作为高校一线教师,本人从调查和实践出发,不揣简陋,提出自己的一孔之见,抛砖引玉,目的是推进高校督导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优化高校教学环境创造条件。

 

1高校督导制度及其缺陷

高校督导制度的来源。鉴于社会上曾经对于本科毕业生整体质量问题的反映,为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对整个教学过程缺乏监督或监督不完善,较为普遍地出现随意性较大的本科教学某些程序性问题,如教师重视课堂教学不够,考试、阅卷、评分等存在程序性漏洞和不严密之处,教学文件和章程不完整、不规范因而难以操作,诸如此类问题,各大学设立本科教育教学督查指导委员会或小组,促进高校教学工作的有序、高效、高质量运行[1-3]。试问,督导制度是否陷入“钱穆怪圈”?即问题——机构——问题——机构,如此循环下去(此处不作讨论)。

督导制度是监督、指导教学的制度保证,也是教育行政上操作性极强的监督途径之一。全国范围内本科教学质量评估之后,高校教学上存在某种程序大于内容的表面化作风。我们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首先考察一下当前督导制度存在的缺陷。笔者认为,督导制度存在的缺陷表现在几个“不对称”上[4]

第一,督导成员知识结构与所督导教学的知识体系不对称。督导成员年龄偏大,大多数成员的知识结构已经或正在严重“老化”,比如有的督导组的教授大学时学的外语是俄语,他们对于英语课程教学不可能提出确实可行的建议。俗话说“隔行如隔山”,现行知识体系的分化很快,门类很多,知识老化速度也很快,虽然督导也进行了分组分科,但是这种分组听课,分组督导的方式并不能完全解决上述“不对称”问题。

第二,督导的指导意见和课堂教学存在问题不对称。在参与课堂教学后提出的一些问题,包括对教师的指导,有的只限于皮毛,缺少针对性。听课是督导指导教学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督导所学专业限制,缺乏针对性的专业知识,督导组的成员对很多年轻教师的课程,不能深入理解,为了表现出督导对课堂教学的介入、指导,只能提出一些皮毛问题,如黑板板书大小、讲课声音洪亮程度、普通话或方言使用、多媒体课件等问题。有的督导根本就不会说普通话,如何指导教师用普通话讲课?不懂专业如何能提出专业问题?偶尔有年轻教师课堂上犯一个小错误,督导大会讲小会传,甚至以笑料方式传播,严重时影响作为教学主体的年轻教师的教学热情和积极性、主动性。

第三,督导使命和权力不对称。督导被寄希望于监督、指导教学过程,解决教学中的问题,监督教师和学生,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严肃考试和教学评估环境,为国家、未来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事实上督导权力有限,即使发现问题也很难找到解决途径。实践环节的教学中,如,有的学校缺乏实验经费,有的课程缺乏实验设备,本该在实验室的课程,只能在教室纸上谈兵;或者本该在野外现场的课程在室内上;实验室没有建设或没有建设到位,学生的实验室操作设备短缺,原本一人一套变成多人一套(有的与扩招有关)等,类似这样的事情,督导只能看看听听,最多可以在小范围内的督导会议上讲讲,并无解决办法。其实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都深深知道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在督导的能力范围之内。高校教学过程中,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的设置等,其重要性远远大于课堂教学微观细节。比如有的课程因人而设,有的教学计划和学科宏观发展方向,以及与国家对本门专业人才的需求严重脱节或有所背离,难道比一个教师在课堂上讲错一个单词更无关紧要吗?我们不应当让督导机构,成为专拣芝麻而不顾西瓜的累赘机构。我们赋予督导的使命是宏大而高远的,督导制度本身也有所限制,事实上,高校不可能有这样的机构——有权力、有能力解决教学中发现的所有问题,否则学校完全没必要设立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甚至可以没有校长,让督导委员会来全面管理大学。

第四,督导目的和督导方法不对称。高校督导的目的是促进教学整体上水平、上台阶,督促教师和学生搞好教学,然而督导在高校教学中往往只能听课、检查试卷、检查毕业论文(设计)等,这些方面只能要求教师在讲课中严格限制在大纲范围、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中的内容,“不敢越雷池一步”,严格按照学期初的教学进度进行授课,严格按照教材教学,试卷的命题和评阅做到标准化,毕业论文的指导和写作、答辩形式化,影响对深入问题的探讨。比如对于年轻教师的首次登台讲课,尤其是非师范院校毕业的年轻教师,督导组可以小范围试讲方式指导他们。学生考试的试卷其实并不需要占有督导的很多精力,如果一个教师连试卷的科学性错误都不能避免,或者错误明显到让督导看出来,学生自然会对平常讲课的表现有所反映,所以抽样检查试卷的方法、随机听课的方法、随机抽检毕业论文的方法,不足以作为教学过程优劣全面评价的依据。同样,对于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检查,比如对论文的字数要求,打印字号、甚至空行空格,图标制作等等繁琐形式限制,甚至不能取得类似于幼儿园将鞋子摆放整齐的效果。如果指导教师连一般论文的格式都不能指导学生,或者学生连论文格式都不能整齐、整洁,又为何能申请学士学位呢?或者以一种极为整齐的码字形式写作的是垃圾文字,又有何用?我们主张,框架性的、大纲式的指导必不可少,但是如工厂生产螺丝一样的标准化,来督导本科毕业论文,只能生产出垃圾文章或者类似于卖假酒者“水里兑点酒”而不是“酒里兑点水”的产品。

督导制度本身存在的不足以及“误操作”,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对教学的自主性和深入挖掘教学内容的积极性,应当寻求新的途径,发挥督导的积极作用,因此我们提出督导制度的“软介入

 

2高校督导制度“软介入”研究[5]

所谓督导制度“软介入”是针对督导在高校本科教学评估以来的强势介入提出来的。督导“软介入”是指在高等院校教学中采取非行政的、非“一票否决”的方式,对高校教学采取宏观框架式指导的参与方式,对于高校教学的主要参与者采取帮助而非行政命令的方式,介入教学过程中的计划、规划,教师的培养和学生重要问题的发现和建议等。由于高校督导在有些方面具有“一票否决权”,引起教学中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注重表面而轻视内在,注重规矩而忽视创新等一系列效果。像前文所述的那样,督导制度有许多值得完善之处。

第一,限制督导范围。将督导制度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将教学督导限制在学院内,甚至在本学科内,或本门课程内。因为我们无法找到一个无所不通的全才,同时又熟悉当下情况的督导(即便是分组督导仍然不能避免学科分化带来的专家“非专家”问题),否则督导对教学的指导实践可能是下车伊始大发议论式的,难以具有针对性。设立一个机构,全面的大规模的检查,不是高校教学所具有的应对能力,用一样的标准进行教学质量评价,只能是“削足适履”。

第二,取消督导在高校的“一票否决权”。“一票否决权”实际上是高校行政中懒政的表现,这个看起来把某些方面放在很高的位置,实际上是将高校教学的复杂性问题寻找单一的“解题”思路,最后伤害的是整体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毕业生的整体素质。

第三,主攻特殊案例,提出建设性意见。对于教学特殊案例开展工作,而不是缺乏深入研究情况下,企望全范围评估教学。优秀的教学案例可以解剖麻雀般地研究,从百年树人的理念出发,每一所大学都有其特色的学科,这个学科的产生、成长、衰落及至消亡,都有其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研究诸如此类的案例,对于具有丰富教学和育人经验的督导团队而言,是有能力胜任和有条件完成的。一个优秀的教师有其成长的社会环境如师承关系、学科的社会需求状况、本门学科的学术氛围、学科积累基础等各个方面。对于教学上比较弱的教师和学科,如果不能彻底从教学队伍中清除,就要加以扶持帮助,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其解决。这个工作的开展要和高校专门的教学管理机构合作进行。

第四,督导在教学中的纠偏要提出指导性的指标。由于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偏离主要方向的问题。目前,许多教授把申报和实施科研项目、争取经费和出国交流,发表文章和报奖变为他们的一条主线甚至全部,因此有的教授名义上承担某门本科课程,实际上不是自己亲自授课,而是由博士生甚至硕士生或年轻教师来完成,相关实践教学环节更难保证数量和质量。还有一些教师面对数量很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指导,有的属于“遥控式”的,形成电子邮件为主的“网友式”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到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矫正和督促改正类似这方面的问题,也许是新时期高校督导需要发挥作用的所在。

督导对教学过程的督导要提出一些指导性指标[6]。通过教学资料的统计分析,督导对于不同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及全校的教学要提出一些指导性指标,比如教学计划的制定和修改建议,教师和学生的出勤率统计分析、一线教师主讲课程的数量研究、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承担本科课程的数量和质量趋势分析等。教学过程不可能像工厂生产机器零件一样,不能流水作业、规定流程、确定步骤、整齐划一,更多的教学过程的掌控需要在教学计划框架内一线教师完成,而不是在督导严格的监督下完成。因此,督导只能提出指导性的指标。

第五,培训新教师环节上督导可以发挥巨大作用。比如指导新教师备课,督导有足够的经验和耐心,学习“中南海大讲堂”教师备课模式,“正式到中南海授课前,基本要经过3轮试讲,课题组成员、相关部、会领导和中央政策研究室负责人都会到场听讲。从讲课内容到预演表达,包括语音、语调、语气、语速等,都要有专人提供指导意见,老师须练习到满意为止”(引自:秦风,哪些人给政治局委员上课,扬子晚报2010323日)。将督导工作落实到操作层面,帮助新一代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保证本专业和学科发展的强劲可持续性。

 

3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教育与督导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教育已经走上与传统教育不同的道路,对于教师的考核和报酬机制使得每一个教师在教学和科研面前权衡,选择最小付出和最大化回报。这样可能在眼前利益和长远发展产生矛盾的时候,失去“重心”,造成严重的持续发展障碍。因此,新时期高校教学监督,在高校教学环节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7]。如何让督导发挥作用,涉及到如何把握高校发展方向,如何建设和发展优势学科和专业,如何利用高校资深教授资源,办好高水平大学等重要问[89]

第一,提倡督导对学生和教师的充分了解和理解,必要时督导要和学生工作委员会、工会等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工作团队[10]。因为一个对教学主体——学生和一线教师缺乏充分了解的督导,是很难完成高校赋予的使命的。了解学生,要从对校园周边网吧的调查,宿舍文化生活调查开始,要扮演长辈角色而不是行政管理者的角色,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学术成长中的导师,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学术前途和就业前景。因为教育首先关注的是人的发展,其次才是人才的培养。对于教师的了解和理解,并非从听课前站在教室门口的第一次见面开始,摆脱“检查——应对”的督导和教师关系模式,了解教师所在部门的教学环境和情况,与工会一起关心教师的成长,帮助新时期教师处理科研和教学关系中的错位问题,协调有关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教师与教学管理的问题。

第二,高校教学的特殊案例研究[11]。比如,对高校一些优势学科和优势专业形成历史、人才培养、机制、环境、过程等的研究,从而高瞻远瞩地认识优势专业、学科的形成原因和过程,为创建新的优势专业、优势学科创造条件,提供决策咨询。

第三,学科发展趋势研究[12]。有些督导曾经是所在的学科中的重要参与者或者曾经是当地经济建设主战场上的活动家,对国内外学科发展动态和地方经济建设的情况非常熟悉,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是督导指导学科建设的重要途径。新形势下了解其发展,从指导建设强有力的学术团队形成目标出发,为发展出特色的学科、专业,跟踪国际国内有关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潮流。

 

总之,提倡高校督导对高校教学的“软介入”,防止督导制度的“误操作”,提倡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和完善督导制度,为高校可持续地培养优秀人才,为建设特色专业和学科,以及地方经济建设发挥高校督导的作用。

4参考文献

[1]方建宁 高校教学督导现状及其队伍建设  河海大学硕士论文 20076

[2]马玉女 基于ISO9000族标准的高校教育督导体系研究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论文  200711

[3]胡燕玲  我国高校教育督导运行机制研究——基于系统分析的方法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105

[4]于兴武 董宇艳 高校内部建立教学督导机制的实践与探讨 中国高教研究 20041):88-89

[5]何以  “良师益友”树形象——高师督导艺术简论之二 宜春师专学报  1997 6):40-42

[6]任泓一  高校教学督导与评价关系初探  理工高教研究 2003 224):104-105

[7]李泽民 潘琪 大众化时期高校教育督导工作初探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21):27-30

[8]庄东红 蔡映辉  高校教学督导工作实践与创新  中国大学教学 2003 11):41-42

[9]徐赐宁 王艺  探索适应新形势的高校督导制度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 2002 293):137-140

[10]余小波  当前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教育研究  2001 243):194-196

[11]吴静 新时期地方高校高教研究与督导工作相结合模式的构建与思考 中国高教研究 20046):85-86

[12]李泽民  新时期高校内部督导工作的新趋势  理工高教研究 2003 222):42-43

A discussion on soft intervention of supervision system in high education

 

Chen Manrong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Yangzhou University, Jiangsu province, Yangzhou 225127)

 

AbstractThe supervision system in high education have some shortcomings, for example, the supervision members years and knowledge structure are not suitable for accomplishing their missions, but members of supervision have the veto power to younger teachers that is too powerful intervention, which make teachers pay much attention to teaching surface schedules but teaching quality and virtual progresses etc.

200310月初稿

                                                201810月修改稿

                                                     20203月再次修改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4398-1269642.html

上一篇:草坪、荒山绿化,也能用染料——旧闻新读,活久见
下一篇:泰州溱潼优质砖瓦——地理环境和人类的创造
收藏 IP: 183.212.4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2: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