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台风暴雨侧记
原作葉文欽 转贴张学文
下面是原文
----------
回憶「八七與八八水災」學會曾有之作為
葉文欽(氣象學會秘書處退休)
這是相隔50年,成為台灣災難史上的兩個專有名詞:「八七水災」和「八八水災」,與氣象都有關,都不是氣象人或全民所願,但都成為永難忘懷的印記。
民國98(2009)年是發生在民國88「921大地震」10週年、民國48「八七水災」50週年的痛苦紀念。「921大地震」據稱行政院方面已有指示,有一高層次的紀念活動,「八七水災」呢?好像大家都忘了。這年正好中華民國氣象學會理監事全面改選,原理事長兩屆任滿必須換人,新任理事長由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的周仲島教授當選。周教授是國內參與氣象事務並與各界最有互動的學者之一,很快就提出他對「八七水災」的看法和積極作為,我們氣象學會和氣象界應扮演的角色為何?果然經過大量人員多次的開會、協調、動員、投入,氣象界不用說全力配合,也動用了很多防救災的單位,可以說「準備工作」均完成就定位,就等8月7日當天上午,由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邱正雄副院長來主持大會而已。
這是氣象界有史以來,動員到最多相關單位的一次「大型的跨活動」,它不純然是一次氣象的活動,但更有意義,和外場實地大動員的「氣象觀測實驗」完全不同。這次的指導單位:「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主辦單位:「中華民國氣象學會、臺灣災害管理學會」;協辦單位網羅了:「國立臺灣大學、國立中央大學、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經濟部水利署、內政部消防署、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國家太空中心、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共同前來共襄盛舉。
本次活動主軸:「痛定思痛」與「未雨綢繆」。活動目標:(1)喚起社會大眾對自然災害防救的認識;(2)強化防災氣象科技,達到預警減災目的;(3)重視全球氣候變遷影響,及早規劃整體社會調適策略。活動內容分五大項,以8月7日當天的「八七水災50週年回顧與展望大會」及特展為主,後續另有四場相關活動相配合:「觀測系統模擬實驗(OSSE)研討會、天氣分析與預報研討會、第二次西南氣流實驗國際研討會、臺灣災害管理學會年會及研討會」。
「回顧與展望大會」要假中央氣象局國際會議廳舉行,8月7日當天除邱副院長主持,希望能邀請到行政院劉兆玄院長,及當年受災最慘重的縣市首長出席;安排四場專題演講:【氣象科技發展五十年、50年來我國水利科技的演進、50年來我國防災體系的演進、氣候變遷對國家社會的挑戰】;還有一開放給民眾參觀的「八七水災50週年特展」,將利用氣象局的現有場地空間展出:【媒體報導暨照片、防災科技儀器設備實體暨海報、電腦模擬動畫】。可以說,到8月5日下午的預演及查驗,所有該準備的相關資料及展示項目,各單位均已備妥,只待大型機械裝備當天開到就行,而所有的通知、請柬、海報也全部都寄發出去了。
當(民國98)年7月20日下午2時,主要的籌備委員會議,邱正雄副院長親自主持並聽取簡報;其中最重要的主席裁示就是:「萬一有颱風侵襲,如何處置?」發海上颱風警報(大會照常、除室外大型機具暫停開來,室內展示照常舉行);若發了陸上颱風警報呢?(各單位人員要進駐災防中心,因均已備妥資料展具,大會只好順延)。其實就在當時,當年台灣自梅雨季(沒雨)以來,幾次颱風路過而不入,全台正為「乾旱缺水」所苦,水利署還在為抗旱而傷神中。現在可解決問題的,大概只有颱風適時的到訪;就像民國69年大乾旱(空中人造雨達百餘架次),到8月27日諾瑞斯颱風登陸,才完全解決一切問題。
由於科技的進步,現在的數值預報能力越來越強,大概在「回顧紀念大會」一星期前吧,歐洲中期預報中心(ECMWF)已在台灣附近做出有「新生颱風」的預報,並且有侵襲台灣的可能。果然莫拉克(Morakot)8月3日正式生成,醞讓之後,氣象局很有信心地宣佈,這颱風來定了,不排除登陸的可能。全台真是憂喜參半充滿矛盾!希望解決旱象但又怕豪雨成災。
8月5日下午,大家在氣象局國際會議廳照表操課,為8月7日上午的活動先驗收,認為一切準備就緒沒問題;但也知道是有颱風要來,而且以7日全天台灣最可能籠罩在暴風圈中。5日當天傍晚氣象局就發了「海上颱風警報」,6日上午接著「陸上颱風警報」。6日(星期四)上午,周理事長主持的緊急會議前,先聽取預報中心吳德榮主任簡報,7日「颱風正在侵襲當中」已無法避免。會議決議:「將8月7日上午大會,順延到9月8日上午,氣象局年度召開之研討會,原規劃的八七探討時段中;特展等颱風過後推出。」接著有關人等設法展開緊急通知各有關單位及個人。由於電視媒體不斷廣播,到6日晚上電視播出已召告,全台8月7日(星期五),因颱風侵襲「所有縣市均不用上班上課」。
「莫拉克」真的登陸也走得慢,北部地區衛星雲圖顯示,雖是颱風中心所在但組織鬆散,風雨沒預期的大,讓人有賺到「颱風假」的感覺。颱風引進西南氣流「豪雨警報」是不可少的警報說詞,只是沒想到不斷上修的「累積雨量」,將台灣年平均雨量約2500公釐,三天內就下光破了歷史紀錄。南部、東南部、中部,大豪雨的沖刷、山崩、土石流、垮堤、鐵公路斷橋流失、山區村落慘遭活埋、沿海村落泡在洪水中,比「八七」更慘,引發50年來新的「八八水災」;這是個令人難過的父親節,引發的效應不只是天然災害,民怨更形成「政治土石流」。
前後正好50年,這「西南氣流」的豪雨之痛,國內氣象界已非常重視,從TAMEX轉化為SoWMEX實驗,在(2008)年才執行完畢,全世界都想解決的「定量降水」預報,就是這次報對近3000公釐的預測,「災害呢」?大概都一樣。因為任何超越大自然所能承受者,大地就無法承受會自然的反撲,受創的將是生活其間的人類及大自然本身。若沒有人員傷亡,大自然經過長時間的演化生息會自然撫平;但有了人員的傷亡,除有救災的問題,一定有民怨,進而引發成政治問題,這與個人能力關係不大,與所遇到的機運太有關了。這次的莫拉克若只帶來500-800公釐的雨量,災害當然還是會有,但若能把旱象解除,則國家百姓必稱幸;可惜大自然的力道難測,「人定勝天」大家不敢再想了,處在這個「全球變暖、氣候變遷」的時代,人類如何面對呢?人類又如何去適應呢?真是難呀!
為了「八七水災」,原想出於一片善意的提醒,氣象界與相關單位空前的合作,大家相繼所投入的心血、時間和金錢,是要泡湯了,但總還得要有個善後!8月20日下午會議,終於有個了結,因已變調不能再推下去,到此為止;聽說原「921活動」也喊停了。當時一切均以「救災」為第一,而後續衍生的災後重建問題,政府、災區和百姓還有得忙,傷神呀!
為了做好「八七水災」的防災宣傳工作,周理事長以他的人脈,邀請「臺灣災害管理學會」及「中央氣象局」、…等單位,願意共同推動這件有意義工作。五十年過去了,大家對民國48年8月7日,所造成災害映象已是一片空白。理事長的專任助理張儀峰先生也投入很多心血,終於在「中央通訊社」找到相關的照片,本來很高興選了百來張,待正式發文請提供,這才發現尚未超過五十年,「不屬於公共財」,並沒有因公益活動而免費提供,而且每張照片的版權費高達新台幣3000元。沒辦法共花了60000元,最後精挑細選才購得20張當時的「災情照片」,放大後放在氣象局的展示室,及編輯完成的「紀念特刊」中,另外還製作當時很流行的「魔術圍巾」,作為當天紀念大會發送之用。這些資料完成之後,均已製妥並送到氣象學會辦公室備用;這還不算動用了以氣象局為首的大量人力,以及該局所提供的會議廳及展示場地。總之,這次以氣象界為首,配合各相關單位,為宣傳「防災減災」的大活動,就被「八八水災」更嚴重的土石流及大水災全打亂了,再也不必提了!以後「八八水災」自然取代「八七水災」的歷史地位。而後續重建工程包括「政治土石流」,就讓時間慢慢地去撫平吧!
台灣的雨量多、濕氣重、陽光足,植物生長極為快速,幾年過去後,路過時若沒特別提及,大家可能就認不出,這裡就是「小林村」啊!
(2009/08/31記、2017/01/20補述)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0: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