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空经济与各家的两个自动门
张学文,2024 07 17
记得4年前我就住宅楼增加智能小门写过博客(见后)。而最近又提出发展低空经济。我觉得为此我们应当为每年新盖的住宅楼增加两个自动们(自动周转箱)。
我这里提出的自动门,实际是一种自动,智能的小型货物周转点(箱)。
一个自动门占用你家(如你住在15楼)的窗子的位置。即把该窗子改为一个智能箱子。让送外卖的低空飞机可以在楼外打开它,把送的东西放入箱子内。而你可以在下班回家以后从自己的屋里取出飞机送来的小件物品。
另外一个自动门(自动周转箱)装在原本人可以出入的门的下部。它也不大(人不可能钻进去)。这个门上的智能小门可以存放一般快递送来的物件,也是等你下班回家以后,你可以在室内取出送来的物品。此门的另外一个功能是你可以把自家的垃圾封好存入其中。而物业公司的勤务人员可以随时取走它。
我觉得在盖新楼时为每户增加这两个自动化的周转小门(小箱子)成本不高。老楼也可以改造。这样每户就可以在无人的情况下接受外卖的小物件(包括低空小飞机把东西送到你的高层住房(的自动周转箱)。也避免了为1公斤的垃圾要专人(体重60公斤)每天跑上下楼了。
这样住宅楼的每家都可以在无人的情况下送入,送出日常生活的物品!
中国,哪个城市可以在新盖的高楼中实现这个每户有两个自动门?
这也是低空经济的新业态?!
我的这个设想如何?太天方夜谭了?
-----
下面是我过去的有关博客
门上门(智能门上)
张学文,2020 12 31
最近女儿把家里的门改为指纹识别就可以打开的智能门了。
这使我想到改进(修订)今年5月我关于门(见后)的建议。
新的建议是在智能门上再加个小的智能门(门上门)用于
小件快递的自动接收进家门
即在智能门上加个小门(人不能进出,离地平面数厘米高),而它是智能化的。在主人不在家时快递人员可以联系业主而自动打开智能小门,让快递的物件通过这个小门可以进入屋内。随后自动关上(如10秒内)。
我估量买得起智能门,愿意改装为智能门的人家,为此多花200-300元,可能就可以实现这个要求.而这对上班族已经方便很多了。而这对快递业务的智能化与发展也是个成本不高效率不错的推进。
过去在一些楼宇旁不是有邮局设计投资的报箱吗,现在的这种门上门是报箱的智能化的变态!
您认为这个动议如何?
门业公司如果接受我的这个建议,请告诉我一声!
我估量住户门愿意自己为此投资300元(在智能门的基础上)。
下面是我今年5月的思路的博客
----------
明天的住宅楼应当增加这两个功能
张学文2020 05 21
70年前,一些人的梦是“电灯电话楼上楼下”!
转眼70年过去了,现在电灯,电话的问题几乎是解决了以致超越了过去的梦想。那么现在人们居住情况如何呢?前几年我就注意到现在是大片的高层住宅在兴起。一些小城市也是高高的住宅楼!一片连着一片。
高高的住宅楼,可能平均成本反而便宜。它可以解决多数人的居住问题。对此我无力多说什么。
而我在这里仅分析这种住宅楼应当逐步具备如下两个功能:
一是每户生活垃圾的自动出户通道,
一是小件物品的自动入户单行通道。
所谓“小件物品的自动入户单行通道”就是每家每户除了有人可以出入的门,再增加一个自动化的小门(如30厘米*20厘米,人无法进来)。这个门可以自动为传来(自动?,传送带?)的小件物品打开小门,让小件物品自动进入家里。而且自动关闭这个小门。
显然这个小的自动门连同这个楼里的自动传送带,会把每户人家购买(网购的,从超市买的)的小件物品(蔬菜、熟食、药品、日用品…)自动送货进屋。
这样你购物也就不一定需要自己背回家,而是自动送货入家门。而且你可以家里无人接收物品而通过手机和自动化的小门,让它自动进家门!
我估量这在技术是没有问题,但是新的高楼应当具有这种让小商品入户功能(每家每户都具有这个系统)。如何布设在这种高的住宅楼的系统的自动传送系统当然是在建设高层楼房时一次性解决好。
关于“每户生活垃圾的自动出户通道”
记得上世纪我见过一些住宅楼在各层楼梯旁的墙上有个小门,推开它你就可以把垃圾扔进去。结果是垃圾成为自由落体从各个楼层直落到第1层,然后再人工清除。但是这个方法引起的楼内味道比较大。
而后来的住宅楼,也是现在流行的住宅楼则是每家每户自己把垃圾拿到特定的地点扔如对应的垃圾箱内。
垃圾传送的自动化应当是现代化运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现在我们应当设计一种高层楼房,让垃圾在每家每户的一般生活垃圾自动外送。这减少了住户的楼上楼下的走动。如果设计的好,没有环境污染,那么大院(小区)里的垃圾箱就可以减少,夏季的臭味也减少了。当然核心是住户更是方便了(物业费增加了)。
我认为大众的高层住宅楼的明天应当增加这两个项目、功能。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24-1234285.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4: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