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不择路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jwang989

博文

千年捣衣声

已有 1990 次阅读 2019-2-27 22:54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李白有诗: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李煜有词:深院静,小巷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诗和词描写的都是古代妇女月夜下捣衣的情景,意境凄美。这种凄美的背后一定有很多故事,故事的细节已经无从寻觅,但我们却可以化身走进故事中,去感受一下,一定有所收获。

有一条生活小窍门儿,煮过面条的面汤可以用来涮锅洗碗,其效果比洗涤剂还好。那一日,拙某用面汤洗碗时设想,既然面汤能洗去碗和抹布上的油污,那么在没有合成洗涤剂的古代,人们可能就是用面汤或稀面糊之类洗涤衣服被褥的。毫无疑问,面汤这种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洗涤剂,在现今水污染严重的情况下,应该大力提倡。想到这里,便得意地向妻夸耀自己的新想法。

妻回答说:“你搞反了。不是用面汤洗涤,而是用水洗过晾干后,再用兑水的稀浆糊揉一遍,给布料衣物挂上一层浆子,俗称‘浆’,晾干后使用。由于有一层薄薄的浆子隔着,即使油污之类粘到衣物上,而浆子很容易被水洗掉,所以就能再次洗净了。由于浆过的布料衣物晾干后会板硬,所以还要用棒锤在砧石上捣软才适合穿用。这就叫做‘浆洗’”

妻的一席话使我想起,小时候曾经看到过母亲婶娘们捣衣的情景,也理清了浆洗的顺序。仔细回忆,那时看到大多数情况是捣新布料,然后才用来缝制衣服被褥的。果然像妻说的那样:这一次的浆,是为了下次的洗,而不是用浆来洗去污垢。

捣衣原来如此。

李白的诗中写得很清楚,是响成一片的“万户捣衣声”,不是一两户。李煜的词中甚至说到,深夜仍能听到捣衣声。说明月夜捣衣是古代妇女们真实的生活写照。记得小时候都是白天听到捣衣声的,那么古代的妇女们为什么不在白天捣衣,而偏偏要到月夜下捣衣呢?

北宋词人贺铸也有一首词描写妇女月夜捣衣的情形:“斜月下,北风前,万杵千砧捣欲穿。不为捣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大意是说:“夜深了,月儿已经西斜,一位妻子还在北风中捣衣不止。千杵万锤,石砧都即将被捣穿。不是因为勤快顾不上睡,而是实在睡不着,所以才埋头捣衣,聊以打发这漫漫长夜。”这实足是一个想男人的怨妇形象。或许那时候确实有这种事情,但拙某认为,这绝不是事实的全部。秋天思念夫君可以在月下捣衣来打发长夜,其它时候思念夫君时又该怎么办呢?如果天天因为独守空房而无法入眠,岂不是要变成芦柴棒?所以思念夫君绝不是古代妇女们生活的全部,只能偶而为之。

李白的诗和贺铸的词都提到,捣衣妇女们的丈夫征戍在外。在我国古代,被征入伍者,武器装备和粮食由政府统一供应,但衣服之类则部分需要自备,每到秋冬交替季节,换季衣服就要家人备好寄来,否则,就要遭受冻寒之苦。这就是妇女在秋季捣衣的原因,是为远方的夫君准备冬衣。

夫君征戍在处,家中的妻儿老小仍要生活,仍要穿衣吃饭,仍要种田种地,妻子自然就成为主要劳动力。秋天是农忙季节,必须抓紧时机快收快种。不用多说,谁都能想象出那些古代妇女们忙得不可开交的身影,忽而在田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劳作,忽而操持全家老小的一日三餐,为远方征戍的夫君准备冬衣的工作,不可避免地就只有挑灯夜战了。由于生活贫困,即使是点灯的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能省就要尽量节省。而捣衣一活不需要太多的光亮,大概看个轮廓就可以进行,月光正好能满足这个条件。拙某认为,这才是古代妇女选在月夜下捣衣的根本原因。这里面当然有思念的成分,更多的应该是对夫君的操心和操劳。有没有幽怨?或许有,但不会太多。幽怨太多,愁也愁死了,还哪有心思捣衣到深夜呢?

或许你会说,古代妇女们月夜下捣的衣服中不一定全是夫君的。是的,拙某也这样认为,全家老老少少的衣服也需要她们这样来捣,这正好让我们全面地想象出,古代妇女们的艰难困苦和辛劳坚韧,捣衣仅是历史长管中透来的豹之一斑而已!

我们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文明而不绝。翻开历史,我们会立刻想到那些名人,我们还会历数那些战功卓著的将军,在那些将军的背后,我们一般会联想到成千上万平民出身的普通士兵,战斗时他们流血牺牲,戍守时则在饥寒交迫中苦苦挣扎。现在,透过捣衣声,我们才注意到在那些士兵背后,是一个个紧咬牙关独撑全家生活的古代妇女。由此我们可以断言,至少有那么几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是被无数个妇女柔弱的肩膀扛着走过来的。

历史走到了二十一世纪,千年捣衣声已经渐行渐远,但我们应该能听到那正在远去的捣衣声,还应该从那些曾经响成一片的捣衣声中回味出更多的东西。什么东西呢?让我们倾听捣衣声吧:笃,笃,笃……

2006年10月19日初稿,23日修改,2019年2月27日再改于兰州


拜受史晓雷高议,网上查得《捣衣图》


《捣衣图》 明 仇英 纸本设色 95.2cmx28cm 南京博物院藏。图片源自《北京画院联合四大博物馆 详解明清人物画众生相。若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注:网查捣衣图发现,另有一种捣衣,即锤捣洗涤衣物的方法,至今仍常见于多水的南方,可称为捣洗。捣洗离不开水,更难月下操作。古画中最著名的是张萱的《捣练图》(见于《〈捣练图〉——多维视角下,捣练声中的悲喜情》一文),表现仕女生活。捣衣捣练虽然均属于捣,一为劳苦人日常,一为富贵闲适,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若非史晓雷先生高议,拙某想不到这些不同。再次深谢史先生!

2019年2月28日补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0631-1164628.html

上一篇:为什么要“更上一层楼”?
下一篇:"花非花雾非雾"的解释
收藏 IP: 221.7.39.*| 热度|

1 史晓雷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9 11: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