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在科学院学习了6年,毕业之际导师多次希望能留下来继续作研究,但基于对科学院生态的了解和对自己科研水平的认识,最后选择了到大学教书。
在科学院的研究所,如果你能拿到大的课题,就可以顺利晋升、可以带研究生,可以拿很高的津贴奖金。相反,如果你没有课题,对不起,你就悄悄地呆着吧,不行,悄悄呆在那里只能喝西北风!要想办法跟着有课题的大老板套近乎,跟着他们干,才能继续生活下去。但是,现在的大老板手下都有一大批研究生,自己人够用的了,谁还理会你!而没有项目没有老板的小兵一个月2000多元的工资不说买房,养活自己都不可能!
当然,现在科学院搞了知识创新工程,知识创新项目的经费也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点项目差不多。遗憾的是,只有在一个单位是领导或真正牛的人物才有可能拿上这样的项目,小兵能被吸收进课题就要感天谢地了!
纵然你偶尔也拿上一个国家基金项目,你能保证这个项目结题后顺利接上另一个项目?我认识一个副研,三年前拿上一个面上项目,课题结束后没有后续课题,甚是郁闷!
我是2002年考入科学院研究生的,到研究生院后石耀霖院士说中国科学院是国家科研的主力军,研究生是这支队伍的后备军,听后甚为激动!所以,学习也很努力,硕士就发表了地理学报,当时在单位是为数不多几篇之一。读博士期间也拿上了象征荣耀的院长优秀奖,据说凭此奖,毕业后继续在科学院系统的就可以获得20万元的科研经费;在毕业当年申请的自然基金获批。但这些都没有说服我留在科学院,在大学里,进,可以继续搞科研,退,可以教书糊口!
在很多人的眼里,科学研究是一项很伟大很崇高的事业,可是,科研人员却要凭能否拿上项目才能从容的作研究,而一旦拿上一个项目,你就要在规定的期限(3年)内完成一系列指标,要应付每年的检查,还要为下一个项目为更多的项目去写申请,去争取新课题。真正用于科研的时间不到1/3。
我觉得作为国家科学研究的主力军,科学院应该在科研方面作些改革:
首先,提高进入门槛,只有具有较高科研素质和实力的人才可以被吸收加入这支队伍。
其次,应争取国家更多科研经费的支持。就像今天的国防力量,只要是军人就可以领到不菲的薪水,一个排长的工资可能比副研究员或副教授要高1000多元吧?为什么作为国家重要科研力量的队伍基本的生活都要靠是否有课题才能解决呢?所以,正确国家资金投入,让科研人员能够专心作自己的研究。
第三,科研课题一般不要限定时间,例如,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采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办法,一般就是三年,每年要完成几篇文章达到什么要求。这是非常机械死板的。也许第一年只是进行非常基础的工作,连数据都没有出来,你就要求SCI不是催他作弊吗?而且,文章发表也是有周期的啊!可以定一个总的目标,根据目标完成情况决定什么时间结题。就像攻读博士学位,你三年完成任务就三年毕业,不行就四年甚至五年。毕竟科研人员是人而不是工厂里生产出来的色彩质量都相差无几的工业产品。
第四,每个科研人员都应该得到科研经费,而不是有官帽有关系或少数大牛人物才可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钱。现在科研环境受急功近利的社会环境影响太深刻,管理人员就希望我今天给你项目明天就得抱回诺贝尔奖,揠苗助长、杀鸡取卵,结果只能是南辕北辙、欲速不达!
祝中国科学院明天更辉煌!
科网博主建言中科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0380-446406.html
上一篇:
看看三峡总公司老总回答记者问,就知道三峡大坝对下游的影响下一篇:
三峡的好坏,中国人都有资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