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菜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anshiphy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leilphy@gmail.com

博文

探寻北法海寺

已有 6807 次阅读 2012-4-4 23:16 |个人分类:立此存照|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香山, 法海寺, 万安山

万安山法海寺位于香山以南,现金山陵园附近。为与南边模式口的法海寺区分,俗称北法海寺。北法海寺建于1660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现存山门一座(现已重修一新),山门外石狮二座,山门后有古碑四块以及其它建筑构件若干。寺后有“弘教禅林”、“大震超地禅师寿藏”、“回光台”等石刻。


 

图一:北法海寺山门


关于北法海寺的历史,还要从顺治十七年(1660年)说起。这一年,年轻的顺治皇帝已是一名忠实的佛教徒,他下旨在万安山原宏教寺遗址上新建了一座寺庙,取名“敕建万安山法海禅寺”。为了表示虔诚,他特地书写了“敬佛”二字,赐予这座新庙宇内的僧人慧枢。顺治题字的落款为“痴道人”,钤“太和主人”印。数月后,董鄂妃病逝,顺治心力憔悴,决心出家,被玉林国师谏止。第二年正月,顺治染上天花,阖然而逝,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


 

图二 顺治“敬佛”题字


70多年后的乾隆元年(1736年),44岁的郑板桥考中进士,“三十无一营”的烦闷与忧愁随即一扫而光。欣喜之余,板桥与友人畅游西山,遍访古刹高僧。他来到北法海寺,感慨万千,遂赋诗一首(《法海寺访仁公》):

昔年曾此摘苹婆,石径欹危挽绿萝。金碧顿成新法界,惜地荒朴转无多。

参差楼殿密遮山,鸦雀无声树影闲。门外秋风敲落叶,错疑人叩紫金环。

树满空山叶满廊,袈裟吹透北风凉。不知多少秋滋味,卷起湘帘照夕阳。

就在郑板桥畅游西山后的数十年,一位穷困潦倒的旗人来到北法海寺,想要出家为僧。那时,他只不过是一个“潦倒不通事物”的穷书生,没有多少人在意他的存在,史书上更不会有只言片语的记录。我们到现在还不清楚他什么时候出家,为什么要出家。甚至出家这件事情本身,也可能只是一个传说。我们只知道他的名字叫曹雪芹,写过一部书叫《石头记》。


图三:“大震超地禅师寿藏”石刻


时光荏苒,到了1932年,两位年轻的伉俪梁思成和林徽因为考察北京郊区的古建,也来到了万安山上的这座寺庙。历经了近三百年的风风雨雨,此时的北法海寺业已破败不堪。在这里,他们看到了一座模样奇特的庙门,“有圆拱门洞的城楼模样,上边却顶着一座喇嘛式的塔——一个缩小的白海白塔”。他们也注意到塔的基座上斜长着一颗古柏,担心这颗古柏对塔的保护有影响。他们的操心显然是多余的,26年后这座奇特的庙门就被拆除了。拆除庙门的时候,林徽因已离世三载。这一年,北京也开始大规模拆除城墙,梁思成痛心疾首,无力回天。14年后,梁思成郁郁而终。在他去世39年后,梁林故居最终被“维修性拆除”了。 


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

[]英亷等,《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三,郊埛西十三条

双塔邨人,新浪博客,《郑板桥游的是哪座法海寺》

吴熙顺,《曹雪芹的出家之地——北京香山法海寺的考证》,文中提到:19641023,老舍先生在门头村体验生活时,在给郭沫若的信中曾赋诗一首:门头村里好为家,文艺源泉岂浪夸。金玉红楼终是梦,镰锄碧野遍开花。……”第三句后面注:父老传言曹雪芹曾在附近法海寺出家为僧

梁思成,林徽因,《平郊建筑杂录》

游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0199-555442.html

上一篇:探访团城演武厅
下一篇:探寻晏公祠
收藏 IP: 123.125.0.*| 热度|

1 齐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8 15: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