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期刊级别代表论文水平一定不对吗?
精选
已有 14141 次阅读
2009-10-21 13:03
|个人分类:学术期刊|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学术期刊, 影响因子, 学术期刊博文大赛, 期刊评价, 科技评价
以期刊级别评价论文水平,比如定性评议后分为ABC类、权威一级核心三区,又或者使用影响因子(IF)等定量数值,是目前科研管理和评价中的常见方法。
这也是备受争议的方法。
反对者的理论很明确:期刊的论文水平都参差不齐。
这一理论无可挑剔。通常情况下,期刊的论文影响力分布,常是幂律,而非正态。大部分论文影响力相对差,而少数论文特别突出。此特征导致,平均性测度基本失效。即,“某一期刊的论文平均水平”的提法,存在先天理论缺陷。
但是,这仅是视角的一种。
不妨换一个思路。不同级别期刊评审论文的严格程度,是否可以作为判定论文水平的方法?如果一篇论文,你不认同,又或者它被引用一直很少,但它已经接受了某一重要刊物3到5位国际学者和期刊编辑的评审,并认同发表。这是否已经是很好的论文水平评判?或许它超越了现时代人们不能理解,又或许它太生僻人们不感兴趣,但评审过程中已有一些专家认同了它。
一般而言,期刊越重要,其编辑水平和审稿人水平越高,评审越严格,录用率越 低。科学家们也常是自觉不自觉的把文章投往更好的期刊。能在某一的期刊发表,总体上,是代表了论文已经达到了这一级别的同行评议要求。
因此,从满足同行评议要求等级这一意义上讲,期刊级别总体上还是代表了论文水平。
若你作为同行,你也许有足够的知识去推翻那些审稿人和编辑的意见(假如你是对的)。但管理者他不能,很少有管理者有这个能力去辨识。他们只能接受。并且,这样做效率很高也公平兼顾,符合管理主流原则,他们无法拒绝。
也许有人会说,论文水平是由其最后的作用而决定,这点很同意。但管理和评价通常等不了那么久。又也许有人会说,那就不要评,但应明白在资源稀缺状态下,这不可能。
另外,关于目前期刊评价和科技评价,光是抱怨没有用。现在广泛使用的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有用的是,需要给出新的可行的并能被管理者所接受的更好办法。
以上仅针对总体不谈特例。一种方法只是一个角度,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898-264014.html
上一篇:
Vinkler与Zitt获09年科学计量学Price奖下一篇:
八卦:汤姆森将发布ESI数据库的大学版"USI(大学科研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