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ox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oxing

博文

应武夷山老师关于Loet等I3指数的讨论 精选

已有 11846 次阅读 2013-4-5 08:52 |个人分类:计量学|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文献计量, 引文分析, 科学计量, 信息计量, I3指数

  

  或许是受到h指数的成功激发,过去几年国际计量学界新指数层出不穷。

  其中,Loet LeydesdorffLutz Bornmann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提出了超越算数平均数体系(如影响因子)的新参数,代表性的即为武夷山老师博文新近讨论的I3指标

  I3等相关指标的重要创新之处是使用非正态分布统计量(如分位数)作为基础测度参数以应对论文和引文中经常出现的幂律或指数分布现象,从而试图克服原有正态分布统计量的偏差。

  在理论上,Loet 等的方法先进性无可指责。但无数的经验告诉我们,社会科学中理论正确远不代表应用完美。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期刊A有5篇论文,被引次数分别为:1、0、0、0、0

  期刊B有5篇论文,被引次数分别为:80、20、0、0、0

  显然无论A还是B,其引文分布都非正态分布,两种期刊的引文差距也十分明显。

  然而,就中位数而言,A 为0,B同样为0;反而是原先的算数平均数(A为0.2,B为20)更能揭示出两刊的差别。

 

  为什么会这样?

  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分位数统计中,排序的引入有时会遗失掉数值本身的物理含义。这也是很多类似方法的固有问题。而我们在设计这类参数的时候,永远不应该忘记数值本身的物理含义。失去物理含义,时常就会失去评价目的。

  

  当然,这并不意味I3等相关指标有致命缺陷,目前尚需实证和应用的检验,其方法本身也在迅速发展之中。Loet 等的重要贡献是走出了这一步,能不能走得更好,我们可以拭目以待,或参与其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898-677047.html

上一篇:一项有意思的调研:环境对于个人国际科研产出的影响
下一篇:谢师表——博士论文致谢
收藏 IP: 67.163.15.*| 热度|

25 王芳 陈冬生 刘玉仙 赵美娣 章成志 周春雷 刘桂锋 赵宇翔 曹聪 赵凤光 王启云 姜春林 武夷山 王贤文 化柏林 魏瑞斌 许培扬 胡泽文 陈辉 朱晓刚 何学锋 胡小洋 谢力 woaikexuewang99 ydcolour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IP: 202.114.66.*   | 赞 +1 [5]胡小洋   2014-4-5 13:43
现在才看见你消息,下次一定努力来参加,谢谢赵兄!
回复  期待!
2014-4-5 16:08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IP: 219.239.33.*   | 赞 +1 [4]陈云鹏   2013-8-29 16:05
博主说的很好。
IP: 219.239.33.*   | 赞 +1 [3]陈云鹏   2013-8-29 12:51
关于计量数据在分析中的作用一直是个悖论。我始终认为情报学本身迷恋文献计量是一个道路越走越窄的歧路。情报以支持决策为第一目的 ,而文献计量在支持决策方面的实际作用,想必我们所有从事过文献计量的科研人员自己心里都是明白的 。
回复  在美国,文献计量学是图书馆学方向而非情报学;
计量学对于情报学的主要价值在于提供基础理论、方法而非应用;
决策支持只是应用的一个方面;
计量学的实际应用已经远超计量学本身所能控制的范围。
2013-8-29 14:15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hidden
IP: 60.1.55.*   | [2]用户名   2013-4-5 11:18
评论已经被科学网删除
IP: 183.157.160.*   | 赞 +1 [1]赵美娣   2013-4-5 10:28
计量分析有强大的功能,但一定有缺陷。
回复  是的。所有计量指标都有出错的角度。
2013-4-5 10:31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1/1 | 总计:5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跳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2-20 13: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