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星 2011年1月27日于科学网博客(http://blog.sciencenet.cn/?1898)
一百年前的那个人,沉浸在古老封建中国最后的时光,撰写着一篇论文。他浑然不知,这将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SCI文章[1]。尽管,他并不是中国人。
他叫Noah Fields Drake(1864-1945),出生于美国,地质学家,时任清朝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前身)教授,后也曾任教斯坦福大学等美国名校。他的文章名为“The coal-fields around Tse Chou, Shansi, China.”,发表于1900年的《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Mining and Metallurgical Engineers》(卷: 30,页: 261-277)。
经考证,Drake对于早期的中国矿产研究或确有贡献。北洋大学毕业生、地质学家王宠佑曾提到:“......是以每于暑假期内,从外国Drake氏赴矿山看矿,研究地质,长途跋涉.....”[2]。台湾学者陈胜昆亦指出:“美国人德雷克......对于中国的地质矿产十分注意,并曾首次计算全国的煤储量。”[3]。
如果说Drake发表的还不是顶尖SCI期刊,那么中国历史上第二篇SCI收录论文就厉害了:
Tingle A.(1904),The flowering of the bamboo. Nature,70:342.
没错,这是篇Nature,作者单位是Imperial Provincial Coll, Shantung(山东大学堂,感谢博友hangzhou注 ),文章现在看来挺有意思: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70/n1815/abs/070342b0.html
当然,那时的《Nature》可没今天这么牛。
虽然中国人的名字现今已经占了SCI中最常见名的大部分,但早期以中国机构为单位的SCI论文多为外国人所著。直到1918年,才有机构落款为Pen Hsi Hu Coal & Iron Co Ltd, Manchuria的Wang CF发表“Coal and iron deposits of the Pen-Hsi-Hu district, Manchuria”一文,同样关于矿产,还是刊于Drake之前发表的期刊。
实际上,SCI体系于上世纪70年代才得以构建,后由有趣的商业企业——汤姆森路透公司掌控,发展过程充满随机、变数与经济利益。这些先人们的工作能成为中国SCI的开山之作,也实属机缘。不管怎样,他们还是与这些文章一起,见证了中国现代科学的萌发与国际显示度的开端。虽然,后来中国科学的曲折,以及SCI的种种怪状,他们可能不曾想象。
注:
[1].本文所涉SCI论文数据由完整版百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查得。
[2].转引自:贾晓慧,张宝运.(2007),北洋大学工程教育中的人文精神.自然辩证法通讯,5.
[3].陈胜昆.(1981),中國近代的地質學研究(上)──外國地質學者在中國的調查研究.科學月刊,1.
[4].关于期刊《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Mining and Metallurgical Engineers》,朱志敏老师提供了以下信息:早期矿床学的很多文章都发表在这个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Mining and Metallurgical Engineers,1905年SEG的ECONOMIC GEOLOGY(EG)创刊后,矿床学才有了自己行业的刊物;可能因为创刊后的20年,EG在矿业届的影响仍没有博文中提到的这个刊物高,所以仍有大量的矿床学文章发表在上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20: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