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年,我一直在反思一个极为简单、别人听起来觉得荒唐可笑但我却认为是一个终极性的问题:大弟开着一家百货店,小弟在做着室内装修,我在大学里做什么?答案是做学问,这种答案真的对吗?说实话,对于这种反思,日渐强烈,让我不吐不快。
何谓“学问”?在我看来,这包括“学”与“问”两个环节。“学”就是学习,接受新知识;“问”就是敢于疑问,发现问题。宋代大儒朱熹说:“凡理不疑必不生悟,惟疑而后悟也,小疑则小悟,大疑而大悟,不疑则不悟。”揭示的就是这个道理。“学”是前提,“问”是手段。仅“学”不“问”,不会有新发现;不“学”而“问”,难免会流于空泛。“学”中“问”,“问”中“学”,方得真谛。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生产关系的总和。此言有理。人不能孤立地活着,必通过各种方式与这个世界发生关系,才能生存。大弟和小弟分别通过开店和装修与周围世界相关联,说得再直白一点,开店和装修就是他们各自的生存手段,通话这些手段,他们获得了物质保障。与他们完全不同的是,我是通过做学问的方式与这个世界发生交换关系。也就是说,通过做学问,我获得了物质保障。
前几年,我写过一篇文章叫《学术三境》》(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678-2024.html),,认为学术有三种境界:最低境界是把学术与学位、职称、津贴、住房、官位等实际利益相勾连,这是一种实用主义层面。中等境界是摆脱了实用主义的功利束缚,热爱学术,但终因能力所限,只能老老实实写一些普普通通的文字。最高境界尊重学术而不被灼伤,能够学有正感,思有深悟,言有真语,书有实文,这就是所谓的大家或者说大师。在我看来,第一种境界是无法略过的。拿鲁迅的话说就是,“人须活着,爱才有所附丽。”但如果仅停留在第一种境界,我做学问与大弟开店,小弟装修有什么本质区别?对于第一种境界,我如今超越了多少?会不会达到第三种境界?我认为,人到中年的我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不是略过)了第一种境界,步入到第二种所谓“热爱”的境界。但“热爱”有时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它有时会让人执迷不误,失去理性的判断。我们这个民族就曾经因为“热爱”而伤痕累累。我是“热爱”学问的,但我如今做出来的“学问”是不是“伪学问”?所谓“伪学问”就是不值得花时间去做的学问。前几年写过一篇小文《眼球学术》(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678-11504.html)列举过一些伪学问,比如有人研究李清照有没有外遇,研究《水浒传》中梁山108将中有多少不算好汉。这种所谓的“研究”与塞万提斯笔下的骑士堂·吉诃德手持长矛在幻想中肆意挥杀的可笑行为有何不同?
但有时我又觉得,在现有的学术体制下,我在反思自己的学问真伪是一件很滑稽的或者说很奢侈的事情。当下的学术体制只看成果的数量和级别,哪管什么真伪?拿到大课题就等于有大学问,接着就有大回报。成果多就意味着学问深。南大C刊的文章质量就一定高于北大核心的文章质量。
我童年时,上海的一位下放学生考上了皖南医学院的研究生。我第一次听说“研究生”这个词,觉得那位下放学生不是“学霸”,而简直就是“神灵”。后来,家里来了一位亲戚,说他的哥哥是在南京大学攻读大气物理学博士学位,并且给我看了照片。到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照片中他哥哥的英俊模样。在我的童年记忆中,“大学”“研究生”“博士”等词构成了“别有洞天非人间”般的美妙世界。而今,我通过自学,读研,进入了童年神往的“非人间”,做起了博导,收获多多,同时也耳闻目睹了“伪学问”的横行。有时不禁感慨,当下体制真是宽宏大量,能养着这一帮“闲人”或者说“费人”!而我是不是这帮“闲人”或者说“费人”中的一员呢?
大弟开店,小弟装修。他们在满足自己物质需要的同时也满足着别人的物质需要,换句高大上的话说就是,他们在打造着一个物质世界。我在做学问,在满足自己物质需要的同时在打造着一个精神世界——在我看来,人文学科的研究就是开启精神世界真善美的大门。现在要反思的问题是,在打造真善美世界的浩大工程中,自己会不会只是一颗添乱的扬沙而随风飘去?能否成为一块哪怕是不起眼的砖放在一个不起眼的位置而永存?我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个图文并茂的资料,说地球存在的时间与宇宙存在的时间相比非常短暂,如果把宇宙存在的时间比作一场长跑,那地球存在的时间仅仅就是一个系鞋带的动作。我顿感自己的渺小,自己的存在对于茫茫宇宙来说,只是极为短暂的瞬间。对于这一瞬间,作为一个学者,我到底能为后人留下了什么?我在山东师大读研时,老师的一个观点我非常赞同。他说,一个人做了一辈子学问,只要后人能永远记住他的一句话,他就算成功啦。是的,我们现在所能接受到的古今中外的知识,大都是经过岁月的洗礼,大浪淘沙而得的真金。不知道有多少人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而了无痕迹。
大弟开店,小弟装修,我在做什么?这是一个不得不时刻反思的问题。有时这种反思让我陷入焦虑、恐惧甚至虚无,不敢动笔……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15: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