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主按:昨天下午,科技部办公厅召开新闻发布会,科技部创新发展司许倞司长发布了《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监测报告2015》,我代表本院发布了《中国区域科技进步评价报告2015》。多家媒体作了报道。下面只贴出《科技日报》和《光明日报》的两篇报道,由此可大致了解两个报告的内容。
科技部:124个指标监测区域创新能力
(科技日报 2016-07-21)
■创新策
科技日报北京7月20日电 (记者刘垠)20日,科技部出版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监测报告2015》发布。报告构建了包括创新环境、创新资源、企业创新、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五个子系统的监测指标体系,共分为124个监测指标。
“报告重在使大家明确,用哪些指标和数据监测一个区域的创新能力,衡量一个区域的科技进步水平。”科技部创新发展司司长许倞说,报告对监测指标进行四个方面扩充。
第一,在创新环境子系统中增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关的人力资源、创新中介服务和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的数据,以更好反映“双创”环境;第二,在创新环境子系统中增加“互联网+”有关的信息传输和互联网水平有关的数据,以反映创新的信息化环境;第三,在创新效率子系统中增加反映“绿色”理念的环境监测数据,突出反映创新发展的环境改善绩效;第四,将监测数据进一步细化,更好反映创新产出的结构变化,例如把专利数据细化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把企业技术获取和技术改造经费支出细化为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购买国内技术和技术改造经费支出。
据悉,基于政府统计调查,通过建立监测指标体系,连续发布两年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监测报告》能够客观反映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创新活动特征的数据,为各级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社会公众打造来源可靠、分类科学、使用便捷的数据平台,为区域创新政策制定、创新工作开展和创新能力评价等提供依据。
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随着创新理念的不断深化,报告将及时纳入新指标和新数据来源,打造更为完善的数据平台。
我国区域科技进步的喜与忧
——《中国区域科技进步评价报告2015》解读
(光明日报 2016-7-21)
光明日报记者 陈海波
7月20日,科技部发布了《中国区域科技进步评价报告2015》。报告显示,全国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比上一年提高了2.94个百分点,达到了66.49%。“但通过监测评价,我们也看到了一些问题。”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报告编委会副主任武夷山表示。
创新格局形成
《中国区域科技进步评价报告2015》显示,我国区域科技进步水平普遍提升,“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科技进步与创新格局。”武夷山说。其中,上海超越北京位居综合科技进步水平第一位,中部地区提升较快。
武夷山指出,北京和上海在人力资本和研发机构的集聚水平、创新投入的强度、技术成果扩散的溢出效应、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均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与上一年相比,上海在环境改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占新增固定资产比重等方面进步明显,取代北京位居第一。
在京沪争雄的同时,江苏和广东在科技活动投入和产出等方面明显优于其他地区,正成为一北一南两个最重要的技术创新中心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区域。浙江和福建在体制创新和营销创新方面正成为国内不可或缺的创新力量,辽宁、山东等地区在特色产业发展方面的创新力量越来越强大。
中部地区也加快了科技创新的步伐。报告显示,提升较快并超过全国平均提升幅度的地区有湖南、河南、重庆、湖北、山东、安徽和江苏,其中4个为中部地区。“这得力于中部地区在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科技进步环境指数等方面的优异表现。”武夷山说。
武夷山进一步指出,中部的湖北、西南的重庆和四川、西北的陕西已成为中西部地区的区域研发中心,并构成彼此相连的地带。它们对于中西部地区的辐射能力,以及技术成果和高技术产品输出能力不容忽视。
不过,我国科技进步水平仍呈现出强烈的地区差异。全国只有上海、北京、天津、江苏、广东和浙江超过了全国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66.49%。而且,青海、云南、内蒙古、海南、西藏等5个地区的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比上一年甚至有所下降。
政府投入减缓
尽管全国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在持续提升,但武夷山提醒,报告显示出地方政府的科技意识仍然较为薄弱,对科技投入的支持力度有所减缓。
武夷山指出,各地区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平均工资差距明显,有25个地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反映出各地方政府对该行业就业人员工薪待遇的改善有所忽视。
这种忽视在财政投入中也有所体现。报告显示,虽然地方财政科技支出比上一年提高了5.98个百分点,但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却比上年下降了0.04个百分点。同时,国家财政中科技支出的比重也下降了0.16个百分点。
对此,武夷山解释,政府对科技支持力度的减缓与我国经济增长放缓有关。“但即便如此,也不能放松对科技研发的投入。从国际经验来看,很多国家在经济增长放缓后反而都加大了对科技研发的投入。”他说。
企业创新乏力
另一个让人担忧的问题是,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其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
报告显示,我国企业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0.84%,仅比上一年提高了0.04个百分点。“发达国家经验表明,若这一比例低于2%,企业创新将难以为继。”武夷山说。
事实确实不太乐观。根据报告,我国企业消化吸收经费支出持续下降,有21个地区的企业技术获取和技术改造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低于上一年;有14个地区的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收入的比重,低于上一年;就业人员的专利申请量近年来首次出现下滑,比上一年下降1.1%。
我国企业创新的乏力,在国际竞争中更加凸显。报告中有一个名为“万元生产总值技术国际收入”的指标,所谓技术国际收入是指通过向他国转让专利、非专利发明、商标等知识产权,提供R&D服务和其他技术服务而获得的收入。我国万元生产总值技术国际收入为6.15美元/万元,低于上一年的6.44美元/万元。
武夷山认为,上述数据反映出的问题与国内大多数企业投资人较为短视以及行业垄断情况严重等有关。“像华为那样投入如此多研发经费的企业还太少,一些企业靠垄断就能赚钱,创新的动力不足。”他呼吁企业加强创新意识,发挥创新主体作用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8: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