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另眼看跟风----清点整理一下自己写过的评论(4)

已有 2352 次阅读 2016-5-29 07:02 |个人分类:换一个角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另眼看跟风----清点整理一下自己写过的评论(4)

武夷山

 

   昨天,我阅读了刘庆生老师发表的“我看跟风科学研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73617-980522.html),刚好我在阅读此文之前整理自己过去写过的博客评论时,发现自己在2008年就谈过“跟风”,与刘老师意见有相近之处,不同意简单化地完全否定“跟风”,见下面的第一条评论。。

 

对张志东“我们为什么喜欢跟风?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344-18259.html)的评论:

   凯德洛夫曾经提出所谓“带头学科”的概念,用于指称在一定时期不仅自身发展迅速而且会带动和影响其他相关学科群发展的学科。赵红州在这个基础上,做了一些半定量的研究,提出所谓“当采学科”的概念,试图说明科学的发展有些类似于采矿过程,科学家们在认识了一些现象之后才能认识另一类相关的现象。我们可以根据科学家们的判断,选择一些目前正在并且在最近的将来还会迅速发展和促进相关领域发展的广受关注的活跃领域,关注科学家们对其进展所作的分析,以拓展我们的视域。(上述内容见任定成,http://book.ewen.cc/books/bkview.asp?bkid=93094&cid=249587)
   如果外国人正在做的就属于当采学科,我们跟不跟呢?杨振宁说,要选择一些可能出重要成果的领域,其实同选择当采领域的意思差不多.有人对于纷纷到板子薄的地方去打孔取讽刺态度,这种批评自有道理,但是,当采学科不就是引导大家去扎堆打孔吗?
   所以,可能最优科研策略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聪明得很,干什么都可以出名堂,只取决于他/她最初选择干什么,那么,这样的人跟风之后说不定也能超过开风气之先者;有的人只喜欢一样东西,若跟风就扬短避长了。如果他/她喜欢的这样东西又不是显学,就应该鼓励他/她坚持下去。
   国家更应该支持后者,因为前者从总体上说或者相形之下不缺支持。问题是,国家为了对纳税人有所交代,总是在选择优先领域,以便能获得说得出去的成果。选出的优先领域,往往是当采学科(往好了说),或者叫跟风。

 

对某文的评论:

   看来竹枝词在21世纪仍有生命力。四幅照片中,两幅有竹枝,不亦巧乎!
博主回复:武先生好眼力。

 

对王鸿飞“李开复给中国高校的一封信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76-18328.html)的评论:

   看来全世界的媒体都喜欢断章取义。Nature杂志曾电话采访我半小时,最后只引用我一句话,“奖励措施对于(中国)发表更多SCI论文起到了作用”,却不引用我反对金钱刺激的基本立场。

 

对熊蕾“美国记者讲政治——好运北京水球公开赛见闻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7901-18693.html)的评论:

   有些媒体及其记者是唯恐天下不乱的,这样的记者在中国也有。说起来好像不好听,有些将军觉得一辈子不打一次仗算是白活了,他们可不考虑“一将功成万骨枯”;同理,有些记者也觉得越乱越有报道头,他们也不考虑乱的最终受害者必定是平头百姓。

 

对杨玲“高山流水,美丽误会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638-18904.html)的评论:

   古人弹琴主要是自我宣泄,不是为了表演,所以音量小也无甚大碍。一如“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现在,表演太重要了,于是有了古琴的种种改良,包括如何提高其音量。同理,如今学者将自己的见解发表出来太重要了,于是有了博客圈。
博主回复:从丝弦改到金属弦,音量已经大了很多。在一个一两百平米的屋子里演奏,不用扩音设备问题不大。当然大家要都磕瓜子那就没办法了。在音乐会上加扩音设备那是必须的,哪怕唢呐也需要。
   但丝弦有金属弦没有的味道,细细品味可能还是爱丝弦的多些。
   所以琴界也有人认为音量不是推广和表演的问题,我只是古琴爱好者,但也持此观点。当然对古琴的改良值得尝试和鼓励。
   博客圈的说法,完全同意武老师的观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980937.html

上一篇:我曾经是Dolly Parton的粉丝----日记摘抄487
下一篇:李远归----一个纯粹的人
收藏 IP: 106.120.42.*| 热度|

5 陈小润 钟炳 徐令予 陈南晖 陆绮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9: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