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产出优秀论文,实验室一个角色都不能少
武夷山
Research Policy(科研政策)杂志2015年11月号发表了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Annamaria Conti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Christopher C. Liu合写的论文,Bringing the lab back in:Personnel composition andscientific output at the MIT Department of Biology。
文章研究了两类变量之间的联系,一方面是实验室人员构成、人员数量、研究生和博士后的类型,另一方面是科学产出。他们分析了基于麻省理工学院生物系从1966至2000年完整的人员名单所产生的细粒度数据集,发现:虽然发表论文的主力是博士后,但是就突破性科学论文而言,能够获得外部资助的研究生的贡献与能够获得外部资助的博士后的贡献可以等量齐观。而且,实验室技师也是突破性论文的关键贡献者,尽管他们对论文数量的贡献不大。
MIT生物系是个拥有辉煌业绩的研究组织,共有119个实验室,拥有6名诺贝尔奖得主,43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从1966至2000年,该系每年出一本年报,汇集各种内部信息,并将年报发给本系每位员工。2001年起,只出网络版的年报,不再有印刷本。本研究是基于这些印刷版年报。每份年报都包含实验室人员的完整清单(姓名及身份,如教授、访问学者、博士后、研究生、本科生,等等)。从1966至1989年的年报还包括每位成员的在研项目信息。要知道这些信息有多详尽?1989年的年报超过650页!而且已经规定,介绍每个实验室的篇幅不超过两页。
然后,本文的两位作者用人工方式检索了这35年来每位实验室成员的发表状况,用的是Medline数据库,共查得7848篇论文。又搜集了该系员工获得NIH资助的信息。
本文所述的突破性论文,指的是在Science、Nature、Cell三大名刊上发表的论文(博主:“突破性论文”的说法不一定准确,表达为“优秀论文”也许更好些。科学网上围绕CNS的地位有很多争论,但至少对于生命科学领域,这三种刊物的重要性、权威性是毋庸置疑的)。选择这三大名刊的另一理由,是它们创刊都较早(创刊最晚的Cell是1974年创立的),在1966-2000年的全部时段或大部分时段,MIT生物系研究人员都可能在三大名刊上发表文章。如果排除Cell,只以Science和Nature发文为“突破性论文”的替代变量,本文分析结论没有什么变化。
博主:本文的分析方法并无新奇之处,而搜集齐全35年的完整人员档案及发表信息才是了不起的。我国的单位人事档案只包含正式编制人员的相关情况,不包含研究生、博士后的;我们的科研单位即使有年报,也没有那么详细,我们的年报也许会列出所长、院长访问了什么国家,但很少(或从不?)列出实验室每位成员(包括参与科研工作的研究生、本科生)的名单。因此,类似的研究在国内是无法完成的,因为缺乏数据基础。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1: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