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Loet Leydesdorff关于信息、意义和知识组织的思考

已有 4007 次阅读 2015-3-18 06:47 |个人分类:图书情报学研究|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Loet Leydesdorff关于信息、意义和知识组织的思考

武夷山

 

普赖斯奖得主、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教授Loet Leydesdorff今年初在Arxiv发表文章,Information, Meaning, and Intellectual Organization in Networks of Inter-Human Communication(信息、意义和人际交流网络中的知识组织),谈他对信息、意义和知识组织的思考。他拥有社会学博士学位,长期多角度、多学科地思考和研究关于信息和意义的理论问题,并不断从事相关的实证研究以验证其理论建构。但这类研究涉及的概念很多,没有对这些概念的基本理解,就很难看得懂他的文章。我也不敢说就能看懂其文章了,再说我只摘译几句,意思不连贯,对于博文读者就更不好懂了。下面的摘译是为我自己服务的,读者若读起来觉得一头雾水请别怪我。对Loet的观点感兴趣的,请读原文http://arxiv.org/ftp/arxiv/papers/1406/1406.5688.pdf

 

可以区分两类信息:“有意义的信息”和申农型信息,前者有降低不确定性的潜力,而后者根据其定义就等于不确定性。

意义是从后见之明(hindsight)的视角提供给信息的。所谓后见之明,即关于“后来发生的事件”的,关于参考系的。然而,对有意义的信息的测度,无论以比特还是其他单位来测,迄今仍无法操作。

关系是权变的(contingent),而非必然的或超然的,因为某一变化(变异)也可能造成差异。其次,关系信息的内涵对于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可能是不同的,但这一不同也是权变的,因为它依赖于关系网络。

我和Ivanova2014年合著的一篇文章指出,三维(或更多维度)之间的互信息可视为互冗余的测度,互冗余指“纯集合”之间的重叠。

可以用三维之间的互冗余作为文本的知识组织与历史组织之区分的一种可能的操作化测度指标。

Blaise Cronin1991年以来发表的164篇文章为例,检验上述测度。这些文章被949篇文章所引用。

卢曼关于交流的社会学理论与申农关于通信(交流)的数学理论可视作几乎是相互“正交”的两种视角。

卢曼(1995,67页)将信息定义为选择性操作,说“所有信息都是意义”。申农从工程学角度出发研究信息,有意识排斥了意义。在我看来,关键的问题是:意义是如何在交流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又是如何被编码的。

我们后来开发出一些工具,比如用语义图来表达信息的定位(positioning),用互冗余来测度交流代码之间的关系。

关系分析可以用位置分析(Leydesdorff2014A)来加以补充。意义是根据位置来提供的,也就是说是参考一个系统而言的。

Cronin的论文作为例子所做的实证研究表明,互冗余确实可以作为知识性的组织与历史性的组织(在本例中即文本性的组织)之差异的测度。对期刊中的所有文章进行分析与对某一作者的所有文章进行分析所得结果是不同的,互冗余的数值表明,单一作者确实可能对自己的文本在历史组织之上增添知识组织之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875206.html

上一篇:造灯塔的与“造书”的
下一篇:爱因斯坦、西拉德与冰箱专利
收藏 IP: 124.127.221.*| 热度|

16 钟炳 许培扬 鲍海飞 刘桂锋 吕鹏辉 陈小润 赵美娣 李杰 王启云 刘钢 章成志 李泳 刘宇 袁军鹏 icgwang yuke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1: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