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日记摘抄(106)----创作小快板

已有 2677 次阅读 2015-1-9 06:23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日记摘抄(106----创作小快板

武夷山

 

1973217日 星期日 阴

(创作小快板)

说英雄,唱英雄,

雷锋同志是英雄。

他参军不久就训练,

训练搞得热烘烘。

他参加军体训练队,

经常坐车到丹东。

他当义务列车员,

上了火车就不闲。

常给旅客读报纸,

把党的政策来宣传;

国际新闻说一遍,

讲完立刻擦地板;

桌子板凳拾干净,

玻璃擦得亮闪闪;

帮助妇女抱孩子,

逗得娃娃露笑脸;

老人座位找不着,

雷锋赶紧又搀又扶帮着找,

人家行李多又重,

雷锋帮着又提又拎忙得欢。

一直忙到火车靠了站,

他忙得全身直冒汗。

后来战友知道了,

异口同声把话说:

“嘿!雷锋出差一千里,

好事做了一火车!”

 

(以下是初二第一学期日记,当时是春季入学)

 

1973222日 星期四 晴

下午放学后听了讲座“残数算术”,很可惜没有听到开头,不过到底马明是个老教师,他紧紧地吸引住听众,又时常诙谐地把大家引笑,最主要的是,道理讲得清楚,一听就明白。所以,虽然开头我没有听见,但是,利用残数算术查日子的方法,大部分我已经掌握了。

 

今注:马 明19292013 ,江苏南京人,中学数学教育家、特级教师,原南京师大附中副校长,江苏省硬笔书法协会艺术顾问,中国业余硬笔书法家下面是马明老师在一本书中写的几段话:

足迹与心声                  

马明

写在前面

 

投身中学数学教育40多年,退休后常回忆过去,故作教学回忆录。

将教学思想录写成回忆录体,读者可以从字里行间寻到作者的足迹,听到作者的新生。

足迹————是怎样走过来的;

心声————支配足迹的思想。

留在我记忆中最深的是对学生的了解;对教学本质的认识,以及教法研究的态度。故思想录将分成三个部分。

如果有人问我,你体会最深的是什么?我可以坦率地说:教师既要要求学生,又要尊重学生,因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能从学生自身中去挖掘(一是学生自身,二是还要教师去挖掘)。

40多年过去了,往事如烟,时光不再,能如实追忆并加议论,我愿已足。

迫切希望同行的指导。

——摘自《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下册)   江苏教育出版社

 

下面再附上吴非老师回忆马明老师的文章(http://blog.sina.com.cn/s/blog_7236653f0101mwg6.html)。

 

马明老师二三事

 

马明老师去世了,我很难过。数学界有些经历的人,都知道他的大名;他的硬笔书法也誉满一时,还出过书法集。我去外地,常有比我老的教师问起“贵校的马明老师……”他当过副校长,当年风气尚可,我喊他马老师,没外人时,也直呼“老马”。要是放在现在,就会成天听人喊“马校,马校”,——多难听啊,土,俗,奴。

好多事忘不了。1983年,高考结束,几个学校发现均分差距不大,南师附中优势不明显,但多数学生最后两题是做出来的,——行家都懂,这“最后两题”是什么意思,——而兄弟学校都反映“最后两题很难”。奇怪,怎么会有这样的事呢?当时的省招办为教学研究服务,把试卷调到附中,组织几所学校数学教师作分析,整整一天。原来,附中有些学生底子好,见到难题就来劲,而有些学校的学生虽然技不如人,但习惯较好,放弃难题,细密地检查计算,旮旮旯旯也不放弃,一分二分地找,结果也考得不错。晚上散会后,马明路过我的办公室,告诉我他的感慨,慢条斯理地说:“这下你懂了吧?二九一十八,三六一十八。习惯好很重要!”

直到退休,我还常常对青年教师和学生说这个“二九一十八”与“三六一十八”。南师附中学生的“不在乎”值得肯定,但既然现在大家都顺应潮流,重视“应试”,也得有点智慧,“死揪”的,被“揪”的,如果多动动脑筋,何至于把教学弄成这个鬼样子!所以说到教学智慧,总要想起马明。

还是30年前,马明和几个数学教师在我办公室门外谈概率方面的问题,讲着讲着,有人声音就大起来了,好像质疑马明的什么话。马明走进来,要我班上的学生登记表。——说,根据概率,一般而言,每个班上会有两对学生的生日是一样的。然后三四个人就把登记表一张张地摊开,结果让我惊讶不己:这个班有四对学生生日一样!老马很平静,说,你们还可以再找几个班试试。

又过了有十年,因为同住一院,常在一起聊天,有一回我问他,我从学校门口骑车到城南,一共11个路口,距离不等,我竟然全遇上了红灯,这个概率大概是多少?老马想了一想,说,你这种运气可是不得了的好啊!遂相与大笑。我们那一代人,的确遇上了一连串历史上罕见的事。

听马明说数学,会觉得数学好玩;但见学生热衷参加竞赛,寻高考敲门砖,便觉得这门课“被可惜”了。当年教辅并不算多,但马明已经感到不对劲了:中学生成天做题,“机械化训练”,没有兴趣,怎么能学好数学?他听说有老师布置的数学作业学生要做两小时,摇头叹息。

我喜欢和马明聊天,还因为认可他的教育观。已经名满天下了,仍然知不足,知困。有一回我说起读了中文系,好多汉字还是不认识,对读音没把握。马明说,这没什么,“教学”也就是和学生一起学。有一回公开课,观者如堵,那时他也有五十多岁了,板演一道复杂的题,思维忽然“短路”了,——我们称之谓“挂黑板”。马明对场上的学生和听课老师说,昨天做过的,这会儿竟想不起来了,请同学们想想办法。台下听课的仇炳生老师反应快,看出马明可能卡在哪里了,悄悄示意身边的学生,如此这般,让他举手发言。但运气不好,这位学生语焉不详。马明对全场说:我思维短路了,看来仇老师有办法,我请他上来帮我一个忙。于是仇老师上台板演,全场恍然大悟。——当年附中的课堂就是这样,马明这种气度与修养,本身就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857666.html

上一篇:[转载]毕飞宇的文学是聊出来的
下一篇:日记摘抄(107)----文白相杂的文字
收藏 IP: 1.202.83.*| 热度|

1 钟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06: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