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大学的新兴使命----为应对可持续发展的挑战而共同创造

已有 3043 次阅读 2014-8-28 06:35 |个人分类:鼓与呼|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大学的新使命----为应对可持续发展的挑战而共同创造

武夷山

 

大学的传统使命是教学与科研。20世纪80年代,有人提出,在知识经济中,大学还有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新使命――第三种使命。又有人说,只提为经济建设服务过于狭窄,如何应对可持续发展的挑战是大学应该承担的新使命。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杂志20144月号发表了东京大学前沿科学研究生院Gregory Trencher5位学者合写的文章,Beyond the third mission: Exploring the emerging university function of co-creation for sustainability(超越第三种使命:探讨大学面向可持续发展开展共同创造的新兴功能),文中用以下表格对比了第三种使命和新兴使命的差异:


 

 

第三种使命

新兴使命

功能

技术转移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共同创造

目标

为经济发展做贡献

通过社会变革实现可持续发展

模式

创业型大学

变革型大学

范式

市场逻辑和企业家精神

可持续性

学科

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

除了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还要包括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等广泛的学科

进路

·封闭式创新

·器件设备导向

·对孤立的问题做出响应

·开放式创新

·区域与利益相关者导向

·对相互交织的众多问题做出全面系统的响应

·各种方法与渠道的系统应用

时间框架

短期到中期

中长期

合作类型

官产学各方面专家之间的合作

官、产、学以及公民社会各方面专家与非专家之间的大规模结合

大学中的活动主体

教师或学生,在行政人员或技术转移办公室的协助下开展活动

教学/科研人员、行政人员、中介机构、学生

主要驱动因素

·专业性的科学知识

·技术创新

·专业性的及多学科的科学知识

·技术创新及社会创新

·社会嵌入知识及跨学科的相互学习

·环境改造

背景

受控的实验室环境(技术园区、风险企业、孵化器)

现实世界:具体的地点(社区、城市、区域,等等)

“催化剂”

科学技术问题

可持续发展问题

作用渠道

·专利/发明/许可

·衍生公司、技术园区

·会议、出版物

·咨询、毕业生的供应

·知识管理

·技术转移或经济发展

·技术示范项目或实验

·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之改造或恢复

·社会-技术实验

 博主:本文作者为了凸显新兴使命这个提法的优越性,似乎有意识贬低了第三种使命的某些方面,例如,说该使命之实现主要依赖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其实,为了发挥好大学的第三种使命,也是需要强调包括人文社科在内的跨学科合作的。但不管怎么说,关于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大学新兴使命之讨论,确实可以带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822874.html

上一篇:今天下午的报告会:科学数据库之发展趋势
下一篇:从麻将到科研
收藏 IP: 168.160.20.*| 热度|

11 郑永军 钟炳 刘立 魏瑞斌 曾庆平 胡荣桂 曹聪 辛晓十 张强 马磊 陈长金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6: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