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的新兴使命----为应对可持续发展的挑战而共同创造
武夷山
大学的传统使命是教学与科研。20世纪80年代,有人提出,在知识经济中,大学还有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新使命――第三种使命。又有人说,只提为经济建设服务过于狭窄,如何应对可持续发展的挑战更是大学应该承担的新兴使命。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杂志2014年4月号发表了东京大学前沿科学研究生院Gregory Trencher等5位学者合写的文章,Beyond the third mission: Exploring the emerging university function of co-creation for sustainability(超越第三种使命:探讨大学面向可持续发展开展共同创造的新兴功能),文中用以下表格对比了第三种使命和新兴使命的差异:
| 第三种使命 | 新兴使命 |
功能 | 技术转移 |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共同创造 |
目标 | 为经济发展做贡献 | 通过社会变革实现可持续发展 |
模式 | 创业型大学 | 变革型大学 |
范式 | 市场逻辑和企业家精神 | 可持续性 |
学科 | 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 | 除了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还要包括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等广泛的学科 |
进路 | ·封闭式创新 ·器件设备导向 ·对孤立的问题做出响应 | ·开放式创新 ·区域与利益相关者导向 ·对相互交织的众多问题做出全面系统的响应 ·各种方法与渠道的系统应用 |
时间框架 | 短期到中期 | 中长期 |
合作类型 | 官产学各方面专家之间的合作 | 官、产、学以及公民社会各方面专家与非专家之间的大规模结合 |
大学中的活动主体 | 教师或学生,在行政人员或技术转移办公室的协助下开展活动 | 教学/科研人员、行政人员、中介机构、学生 |
主要驱动因素 | ·专业性的科学知识 ·技术创新 | ·专业性的及多学科的科学知识 ·技术创新及社会创新 ·社会嵌入知识及跨学科的相互学习 ·环境改造 |
背景 | 受控的实验室环境(技术园区、风险企业、孵化器) | 现实世界:具体的地点(社区、城市、区域,等等) |
“催化剂” | 科学技术问题 | 可持续发展问题 |
作用渠道 | ·专利/发明/许可 ·衍生公司、技术园区 ·会议、出版物 ·咨询、毕业生的供应 | ·知识管理 ·技术转移或经济发展 ·技术示范项目或实验 ·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之改造或恢复 ·社会-技术实验 |
博主:本文作者为了凸显新兴使命这个提法的优越性,似乎有意识贬低了第三种使命的某些方面,例如,说该使命之实现主要依赖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其实,为了发挥好大学的第三种使命,也是需要强调包括人文社科在内的跨学科合作的。但不管怎么说,关于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大学新兴使命之讨论,确实可以带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6: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