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转载]中国哲学与人生智慧(上)

已有 2731 次阅读 2014-3-21 14:27 |个人分类:换一个角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文章来源:转载

中国哲学与人生智慧(上)

紫光阁 2013年第11

文中的红色是博主加的

楼宇烈介绍:
  楼宇烈,浙江嵊县人,1934年出生于杭州。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
  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中国佛教史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主要论著有:《王弼集校释》、《中国佛教与人文精神》、《温故知新》、《中国的品格》等。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任何一个人都离不开哲学,哲学是一种人生观、世界观。其实世界观最后也要落实到人生观,你对世界有一种什么样的认识,你的人生就会走一个什么样的道路。世界上的学问就是研究天、地、人。中国很早就提出了这个问题,《易经》里就提到天、地、人,天道、地道、人道,我们所有的学问其实都在研究这些。
  研究天道、地道和人道,归根结底是为了
是万物的根源。有一句话:天生地养,所以天地是生万物的,那么由什么来生呢?是自然而然的生,还是由来创造的呢?西方的文化,尤其是西方中世纪以来的文化,认为世界万物是由神、由上帝来创造的,上帝不仅赋予了人类生命,还赋予了人类灵魂,是万物生命的来源。那么中国讲的生命来源是什么呢?也是,但这个不是神,而是阴阳二气。在中国东汉的时候有一个哲学家叫王充,王充就讲过,天地合气,万物自生。所以万物也是生,但这不是神,而是阴阳二气,气化而生,气变而死,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这就形成了几个系统,一个是由上帝或神创造,一个是自然产生。印度文化里也有这两种说法。佛教产生前,印度主要是信奉婆罗门教。婆罗门教也是主张神产生万物,但是它不像基督教是一神教而是多神教,以为世界是多神创造的,这些神创造了世界的这些方面,那些神创造了世界的那些方面。甚至还有这样的一些说法:一些神创造了世界,一些神维护了世界,一些神破坏了世界,这才有生生死死的变化。婆罗门教认为这个世界并不是创造出来就不动了,它会变化,需要维持,又要有变化和死亡,所以它把神分成了几大类。公元前六世纪出现了一个宗教——佛教,佛教是反对神创造世界的。佛教里面有一个理论叫缘起论,讲的是万事万物都是缘起,因缘而生,因缘而有,也因缘而死,因缘而无。它与中国的自然生万物有相同的地方,但也有差别,佛教的缘起强调的是事物之间的一种必然联系,而中国的自然生万物的观念则比较重视偶然的生存,物偶自生万物自生,但总的来讲都是反对神创论的。
  再讲讲天生地养,万物都靠养,尤其是我们的生命,植物也好,动物也好,人也好,我们没有怎么来生存?怎么来长大呢?所以整体来讲,我们研究的学问就是在研究,而研究归根结底也是为了要依靠养。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如果仅仅是为了认识世界而认识世界,我想这是没有意义的,我们认识了世界是要让它为我们人类来服务,让我们活得更加健康。只有明白了天地之间的变化,然后去适应它的变化,我们的生命才会健康,才更加有意义。
  所以我讲哲学是有关人生观、世界观的学问,我们认识了这个世界是什么,也是为了让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活得更健康。
  中国哲学关注人事,中国人具有人文的思维方式
  哲学是文化的一个核心。人类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文化,有物质形式的文化,也有非物质形式的文化。那么给文化做一个简单的概括,主要包括这四个方面: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样式、信仰习俗。其中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可以说是哲学研究中最主要的东西,也是文化中最重要的。我们有什么样的生活样式和信仰习俗是由我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来决定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是无形的,但起指导性、决定性的作用,生活样式和信仰习俗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这之间是相互有关联的。就像我们人类,有肉体的生命也有精神的生命,肉体生命是基础,而指导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生活则是由精神生命来决定的。一个人没有了精神,就是没有灵魂,那他的肉体就是一具行尸走肉。所以我讲我们的生活样式和信仰习俗就像我们的肉体,我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就像我们的精神,这两者都不能忽视,但是起决定作用的是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也就是我们的精神生命。
  近百年来,我们受到西方思维方式的影响,那种非此即彼的二元思维方式占了主导地位,此就是此,彼就是彼,此是好,彼就是恶,分得很清楚,好像只有这样才能有标准可以判断和掌握,所以我们做很多事情首先要做一个定量定性的标准,希望大家按照这个标准去做,然后我们可以方便地考察和检验。而现实中,我们的世界真是那么简单吗?是非此即彼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维方式就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分裂的一种思维方式。我想最形象地去认识中国哲学的思维方式,就是太极图。太极图有一条曲线,一边白,一边黑,黑白在一个圈子里,黑就是阴,白就是阳,它在一个整体的圈子内,黑的是一头大一头小,白的也是如此,过去我们就叫阴阳的消长,彼离不开此,此也离不开彼,有了彼才有了此,有了此才有了彼,所以必须要看到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
  董仲舒曾经讲过凡物必有合。任何一个事物它一定有两个方面,合就是两个东西合在一起,有阴就有阳,有上就有下,有前就有后,有左就有右,没有一个东西只有左没有右,只有上没有下,所以凡物必有合。拿我们人生来讲,理想和现实也必须是结合在一起的。一个人光有理想一定是很苦闷的,因为看到现实都跟他的理想不一样,必然烦恼痛苦,一定要把理想跟现实合起来看。中国产生这样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和中国的整体文化相关的。
  中国近代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国学大师章太炎,他就曾经谈到过西方哲学关注的对象是物质,外在的世界,而中国哲学关注的对象则是人事。相对来讲物质世界是比较稳定的,关注客观的物质世界,可以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做定量定性的分析;而人事是变动不居的,时时刻刻在变化,所以我们思考问题不能用一个僵化的方法去思考。一个是科学的思维方式,一个是人文的思维方式。
  阴阳五行是中国文化的科学思维方式

  在上个世纪有一个很大的讨论,就是中国有没有哲学?很多人认为中国没有哲学,因为中国没有这样的一种思维方式,中国的思维方式很模糊,不清晰、不科学,中国的哲学讨论来讨论去都是要落实到人生。所以,最多只能说中国有艺术哲学、历史哲学、人生哲学,没有理性意义上的哲学。
  按西方观念,中国不光没有哲学,连宗教也没有,科学当然更不用说了,这给中国人造成很大的困扰。其实中国文化当中有哲学、有宗教、有艺术,甚至也有科学。中国文化从现在来看,其实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现在已经被认同,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最先进的科学。中国的阴阳五行的思维方式就是一个科学的思维方式,这是宇宙论的理论框架,这样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也是我们整个文化的一种科学思维方式。
  前些年,社会上出现了否定中医的思潮。当时钱学森先生就讲了一句话,说中医是建立在整体论和系统论基础之上的一种学问,因为中医就是用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我们的身体由五脏六腑组成,不能说心脏能单独拿出来,肺能够单独拿出来,这些都是关联在一起的,所以它是一个整体,是相互关联的系统,中医是建立在整体论和系统论的基础上的。
  一种思维模式和社会方式是由当时的生活、当时对天文地理的理解形成的,而反过来它又告诉我们怎么去研究和指导我们的生活,怎么研究我们的生存的自然环境的问题。当我们对天文地理的研究深入以后,我们会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不是那么单一的,我们不能够再孤立地去看问题,包括人也是那样,我们不能站在人的立场上去看万物,要把人自己也放到万物之中去,在万物之中去看万物,你也是万物中的一员。
  我们常说现在的人心理问题很多,但根源在什么地方呢?根源就在于老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把自己跟他人隔离开来,把自己跟万物隔离开来。
  上个世纪80年代左右,美国有一位心理学家叫作肯·威尔伯,他写了一本心理学的书,书名叫作《事事本无碍》,这本书里面就批评以往的心理学家,批评停留在人本为人的心理学。他的心理学叫作一体心理学,人跟万物是一体的,不是把人与万物分割开来看,人跟他人也是一体的。其中他提到一个思维方式的问题,我觉得很有启发,他说我们人看到一条海岸线,首先想的是这条海岸线把海洋和陆地分开了,对面是海洋,这面是陆地,这是我们习惯的思维方式,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也正是这条海岸线把海洋和陆地连在了一起。
  当时我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马上就想到了中国佛教的华严宗。华严宗是以《华严经》为根本的,《华严经》讲的是什么呢?讲的是世界是一个整体是相互折射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你。以己度,度以己,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当年中国华严宗的祖师法藏给武则天和普通人讲《华严经》的道理,他四面上下都放一个镜子,中间点一根蜡烛,然后让你去看,一看这面镜子有这个蜡烛的光,那面镜子也有蜡烛光,而对面镜子的蜡烛光又反射到那个镜子上,那个镜子又反射到别的上面了,结果成了互相重重叠叠的光,由此就说明了这个世界是不能够分开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中国人老说人生十有七八不如意,你如果明白这个道理就能够面对不如意这个现实。你如果明白了痛苦里面有快乐,快乐里面有痛苦,你就能够懂得人生总要经历快乐的时刻,也要经历痛苦的时刻,只有经历过一些不幸福的事情,才知道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才会懂得珍惜,所以不同的思维方式就会决定我们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生命。
  中国文化是为己之学,为己就是为了完美自我
哲学跟我们的人生是密切相关的,中国的哲学价值观强调的是我们每个人自己。中国的文化是人文主义文化,人文精神的文化都是相类的,在天、地、人中间,我们尊重天尊重地,但是更强调人,我们最关注的是人,所以叫作人本。
  我们常常讲人的心在支配人的一切活动,人如果贪、嗔、痴不除掉,你自己的人生不得安宁,这个世界也会让你搞得不得安宁。所以中国文化里面强调的以人为本,你要这个世界和谐,首先要人和谐。人是人群。人群中又以什么为本,以每个人自己为本。你要想搞好人际关系,跟别人和谐相处,首先不要去怨天尤人,首先要反省自己。
  中国文化中一直强调反求诸己,不要怨天尤人,所以我们应该重视佛教里面提到的嗔性。佛教讲人有三种心:贪、嗔、痴。嗔就是怨恨心理,什么事情都是怨天怨地,不反思自己。我常常讲有嗔性的人其实就是自寻烦恼的人,就是自己折磨自己,嗔性少一点,人的精神就会愉快一点。我们经常讲,化怨嗔性为感恩性,即使人家对你不好,说你的不是,也不要去怨恨别人,其实这也是一面镜子,反射你身上的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所以要感恩。
  中国的文化一直是层层相类。我们常讲,中国的文化是为己之学,《论语》里面有一句话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战国末年的一位大思想家荀子,对《论语》里面的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句话做了非常清楚的解释。什么叫做为己之学为己之学,为其身勉,所谓的为己就是为了完美自我。那什么又叫作为人之学呢?为人之学者,以为禽犊,把它作为一种禽和犊,过去来讲就是一种财富的象征。为己之学,美其身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就是这种人的学习是他从耳朵里面听进去以后,记在心里面,又把它落实到行动上去,是变化自己气质、使自己人格更加完美的一种学问。为人之学者,以为禽犊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就是耳朵里面听进去了,嘴里面说出来贩卖了,是不通过心的,对自身的变化不起作用的,只是作为一种知识传输给别人或者炫耀给别人。
  一句流传千年影响极其广泛的一句话叫作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所谓的为己就是完美自我,所以这句话真正的含义是,我们有幸成为一个人,成为天地万物之间最为尊贵的生命体,就应该不断地去完美它。一个人要不断地完美自己,提升自己,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你现在不去那样做,天地就要诛灭你。(待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777970.html

上一篇:感谢何玉山先生再次提供有意思的数据
下一篇:英国诗人谈科学与诗歌的共性
收藏 IP: 168.160.20.*| 热度|

1 吴跃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12: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