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主按:下面这篇文字已发表于《科学学研究》2014年第1期。由于篇幅限制,发表时删去了原稿的最后一段,此处仍保留了最后一段。感谢潜伟副主编给了我们整整两页的版面。)
第八届科学计量学与大学评价国际研讨会—一次特别的盛会
汤建民、杨国梁、杨立英
为进一步促进科学计量学与大学评价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动我国科学计量学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和国际化进程,2013 年11月7-8日,由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承办、爱思唯尔出版集团和汤森路透科技集团赞助的“第八届科学计量学与大学评价国际研讨会”在宁波举行。本次会议吸引了全国各地及比利时、荷兰、瑞典、英国、西班牙等国家的95名中外专家与会,其中有三位外国专家是国际科学计量学界的学术最高奖——普赖斯奖获得者。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所长武夷山主持了开幕式。浙江省政协副主席盛昌黎在开幕式上致辞,她指出:科学计量学是支撑科技决策、提升科技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学科理论基础之一。本次会议的召开,有利于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相关精神,也为推动科学计量相关研究在我国、在浙江省、在宁波市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一次难得的交流与学习的机会。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院长金伟良、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张晓林馆长代表承办方在开幕式致欢迎辞,向出席本次会议的各位嘉宾和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
研讨会紧密围绕国内外科学计量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大学评估与科研量化评价、中国科学计量学研究的发展历程,特别是中国学者与国际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学会(ISSI)会长Ronald Rousseau(鲁索)教授的合作经历等主题进行了学术交流与研讨。会议共收到投稿40余篇,有35位专家学者做了报告。在此,仅对此次会议的重要报告做一简单介绍。
国内外科学计量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比利时鲁汶大学教授、普赖斯奖获得者鲁索先生报告了他关于测度网络节点的桥梁作用的最新成果—Q指标。2004年Friedman等提出了一个社会网络的计量指标(Q指标),分为个体层面和网络层面,这个指标用于测度两组人群之间的纽带关系。Rousseau教授将此思想引入到文献计量领域,对文献之间的引用关系作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并指出Q指标在文献计量领域也有着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ISSI学会秘书长、普赖斯奖得主、比利时鲁汶大学Wolfgang Glanzel教授则作了关于应用高级的文献计量学指标和引文表现等级对大学(研究机构)进行评价研究的报告。他指出,由于不同大学的研究领域和范式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传统的文献计量学测度指标并不适用于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比较,为此,他提出了一个新的基于“引文表现等级”的评价方法,以便为不同层级的评价研究提供一个“无预设参数”,一方面解决由于引文评价中的一些“极端数据”所导致的整体数据分析偏差问题,同时有效地解决学科差异对于评价结果的影响问题。
普赖斯奖得主、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Loet Leydesdorff教授做了基于三螺旋模型的创新系统协同效应的测度指标的报告。他将创新分为三个维度,第一维是知识供应,主要是大学;第二维是知识需求,主要是企业;第三维是基础设施,主要是政府。他采用香农信息论中的信息熵,采用互信息(mutual information)指标,提出了测度三螺旋协同程度的T指标,并介绍了他与很多学者(包括中国学者)合作开展的大量实证研究。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Per Ahlgrenfu副教授的报告是瑞典两个文献计量学案例:国家指标(National Indicator)和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文献计量研究组。他介绍说,2007年提出的国家指标与瑞典高等教育机构5%的科研经费配置挂钩。这个指标有两个要素:一是归一化的论文发表量得分;二是平均引用率得分。这两个要素均根据学科领域进行归一化。一个机构或者学科的论文发表量得分为文章发表数量除以北欧同一学科内每个学者的平均发表量。他也介绍了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文献计量研究组的相关工作。西班牙卡洛斯第三大学Elias Sanz-Casado教授做了关于中国和西班牙可再生能源研究文献的比较计量分析的报告。英国肯特大学商学院刘文斌教授作了基于全局h指数(Global H-index)对期刊学术影响力等级划分新方法的报告。报告指出了经典的H指数—即本地H指数(LocalH-index )是基于自身的数据集获得,未能考虑评估对象在整体数据集中的特征,因而可能存在若干弊端。报告以期刊影响力等级划分为案例,对全局H指数的数学性质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研究,探索了其在期刊评价活动中的应用场景。
国内的专家学者中,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张智雄、马建霞、陈云伟、岳婷,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博士后魏瑞斌,浙江大学的周萍、胡小君,同济大学的刘玉仙,上海财经大学的唐莉,西南大学的韩毅,山西医科大学的于琦等也介绍了各自的研究成果。
2. 大学评估与科研量化评价
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程莹副研究员作了“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的报告,介绍了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的评价指标和权重、数据主要来源、各层次大学各项指标的平均表现、中国大学如何提高自身水平等方面的内容。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副主任赵蓉英教授作了“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竞争力评价的做法、特色与结果分析”报告,介绍了该中心依据各类数据对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的竞争力所做的5类排行榜和相关分析。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丁宁副教授在报告中梳理了目前大学排名计算方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可以用SUR(seemingly unrelated regression,似不相关回归)模型来弥补数据计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3.中国科学计量学的发展历程和国际交流与合作
本次会议最突出的一个特色,是借开会之机纪念鲁索教授初次访华暨与中国学者合作15周年。他自1998年首次到北京参加“科学计量学和大学评价国际会议”以来,到我国各地(包括台湾)的学术交流次数已近30次,他亦分别被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河南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武汉大学等聘为客座教授或荣誉教授,他和国内的众多科学计量学者合著发表的论文已达62篇(截至2013年10月)。与鲁索教授有密切合作关系的中国学者中,有很多人与会,如河南师范大学梁立明教授、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金碧辉研究员、南京大学叶鹰教授、上海大学山石教授、同济大学刘玉仙副研究馆员、浙江大学胡晓君副教授、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杨立英副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武夷山研究员等。
在这一主题的发言中,与已故赵红州教授共同开创了中国科学计量学研究先河的蒋国华研究员(他也是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专业委员会上一任主任委员)作了《中国科学计量学界的伟大朋友》的演讲,他介绍了我国科学计量学的发展历史,回忆了邀请鲁索教授第一次来北京做学术交流时的情景,高度赞扬了鲁索教授为我国科学计量学走向世界所做出的巨大贡献。金碧辉研究员在《我眼中的鲁索教授》报告中回顾了两人长达15年的学术合作历程,她说鲁索教授给她留下的最深印象是“睿智、很高的学术鉴赏力、很强的亲和力、勤奋、乐于助人和善良”,认为他促进了中国科学计量学的发展,赢得了中国同行的尊敬。梁立明教授以Web of Science库为数据来源,详细统计了鲁索教授在1976-2012年期间发表的204篇论文,分析了他的学术研究“节律”。叶鹰教授用文献计量研究方法分析了鲁索教授和国内学者合作发表论文的被引特征。清华同方中国知网万锦堃教授在《鲁索教授与清华》报告中,通过大量的图片展现了鲁索教授对中国知网文献计量学研究的支持和帮助。汤森路透科技集团中国部科学计量学研究顾问岳卫平博士也通过大量珍贵的照片生动地回顾了她和鲁索教授7次会面时的情景。
综上所述,本次研讨会可以说是极富特色和比较成功的一次学术会议。研讨会上,国内外专家的学术洞见,部分国内演讲者流利的英语交流能力,与会人员中众多年青博士、硕士们的活跃身影,都预示着我国科学计量学发展的光辉前景。我们认为,本次研讨会收到的论文来稿也反映出我国科学计量学研究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比如,绝大部分论文是以自然科学研究领域为研究对象,运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进行分析的论文很少;在大学评价方面,要么是介绍大学评价做法或大学评价结果的论文,要么是偏于定性理论探讨的论文,将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或大学评价的最佳实践)相结合的论文较少。我们相信,到2017年ISSI大会在武汉大学召开之时,我国的科学计量学与大学评价研究一定会有更多、更好、更全面的成果展现。(汤建民、杨国梁、杨立英)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3: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