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分别两年再忆欣义

已有 4216 次阅读 2013-9-25 16:47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博主按:两年前,我大学同班同学王国裕的独子陆欣义不幸去世,其父母的悼念文章感动了很多人。那篇文章见本文末的链接,已被点击一万五千多次。今天,王国裕刚写的怀念文章再次深深感动了我,这样的人生感悟应该与大家分享。经作者同意,转贴其文章如下。)

 

分别两年再忆欣义

王国裕

 

欣义离开我们已经两年了。两年来思念的强度没有减弱,总觉得他只是出了一趟远门。家里依旧留着他的照片和微笑,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体会着他的存在和帮助。 

仍然收到他长期订阅的《Time》、《National Geographic》、《New Scientist》等高品位读物,他购买的并手把手教会妈妈使用的导航仪一直陪伴着妈妈开车。孩子从小到大花费有限,却把自己的积蓄和抚恤全留给了父母 -- 这其实就是他提前的“尽孝”-- 从中妈妈以他的名义资助了英国围棋协会的一些活动。这两年来,我们特意接待了国内亲友来探亲居住,或一两月,或半年,把本来应该由欣义享受的美好生活由更多的人体会和分享。我们家在风景优美的英格兰泰晤士河谷,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幽静便利的居住条件常使来访者赞叹不已。今后我们还准备邀请和接待更多的人,只希望大家在愉快之旅中怀有对欣义的一份谢、一份爱。

最让我欣慰的是那么多人喜欢欣义,相比之下,作为父亲的我自愧不如。也许我做事太认真、太直白,也许过于理想化,尽管也有一些很知心的朋友,却常感“备何其孤也”。尤其是做出贡献或帮了别人本不图报却可能被否定的时候,难免暗自伤心。而孩子恰恰在这方面比我强很多。他其实比较腼腆,外表敦厚含蓄,却结交到许多来自各个国家各个层次的朋友,其中一些至今还与我们保持着联系。他的好人缘缓和抚慰了我长久的心病,弥补了我做人最弱处,也提醒我平和而低调。

两年来,对于他的思念使我一直思考着人生和生命的意义。与大自然相比,人类显得太渺小了。都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浩瀚宇宙才是“营盘”,人类一代一代只是匆匆过客。生命是宝贵的,生命又是艰辛的,几乎每个人一生都面临那么多的艰难和逆境。普通老百姓退休后打打麻将,跳跳舞,-- 这是真的幸福和归宿吗?操心的人们如吾辈老是在思考、在探索、在努力,-- 又往往是孤独的、不幸的。即便你健健康康,硬硬朗朗,熟悉的人不断离你而去,大脑和手脚逐渐不听使唤,也会让你感到力不从心,在这个世界已经多余。既然每一个人都是过客,早离开和晚离开的区别其实没有想像的那么大。

我母亲辛劳一辈子培育子女和孙辈,生前一直说去世时要有一个“报子”-- 她知道什么都带不走,只在乎名声。现代社会也不兴“报子”了,我能做的是起草了悼词,以子孙“中举”和留学的记录体现她的“孟母”特色。我永远记得母亲督促我们努力上进而经常引用的一句古语“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我岳父是知名科学家,去世时《南京工学院报》出了专刊,其中有我妻子的怀念文章,回忆了父亲对她的影响和引导,字里行间一片深情,即便今天再读仍然让人感动并有所启迪。现在是网络时代,对欣义而言,有这么多相知和不相识的亲友自发的跟帖纪念他,父母一辈子都会刻骨铭心地想他、念他、解读他,其人生价值和真情以新的方式体现并延续。--“只要我们驻在对方心里,死亡就不是分离”。

两年来的思考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事故和意外是人类延续过程中的代价。遇难不仅仅是个体行为,更是社会行为。人类注定有一部分人要承受事故和伤害,而人类在灾难和意外中不断前行。不管个体情况如何特殊,深层次讲,他们都是为人类整体而殉难的,人们对于他们应该肃然起敬。

遇难者的家庭尤其失独家庭也需要理解和尊重。虽然这些家庭回避不了传宗接代的遗憾和养老的忧虑,而我也悟出了人类延续本质上是整体的事情,每个个体家庭抚养孩子实际上都承担了人类延续的责任,这是一代人一代人的延续,而非一家族一家族的延续。从这个意义上讲,个体家庭的孩子也都是所有家庭的孩子。至于养老,我发现当下老一代资助和帮助下一代的家庭居多。倒金字塔的年龄结构使得年轻人很可能没有时间和精力,甚至也没有实力在老人最需要的时候尽孝。因此养老靠孩子不如靠自己,更寄希望于养老靠社会。如果把“尊老爱幼”理念从一个家庭扩大到整个社会,这个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我们也期待在临近耄耋之年,有年轻人能够与我们交往,有亲友和学生仍然记挂着我们,到时候看机会吧,或许缘分…。

我们当然痛惜欣义在鲜花盛开的时候离去,但当这一切已经无法挽回,不如多想想积极的方面。雷锋助人为乐的形象,聂耳的传世之作,使得他们的年龄已经不那么重要了。敬爱的周恩来邓颖超夫妇没有自己的孩子,但留下了丰功伟绩!想着这些伟人,我们也应该坚强挺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有利于后代、有利于环境和人类的事情。

 

谨以此文纪念欣义离去两周年,并以此文献给那些和我们一样的失独家庭。

                                  2013-9-26

链接阅读:

26岁的生命突然消逝了,不需要个说法吗?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557&do=blog&id=495068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727739.html

上一篇:[转载]为激发创新留足空白——访英国皇家学会会长保罗·纳斯
下一篇:[转载]王海燕:医者菩提心
收藏 IP: 168.160.20.*| 热度|

28 陈小润 赵明 曹聪 邱嘉文 翟自洋 袁海涛 柳林涛 赵序茅 张忆文 赵美娣 全嬿嬿 魏瑞斌 许培扬 章成志 钟炳 王桂颖 吉宗祥 黄淑芳 罗帆 赵凤光 biofans zhsxjtu qqlisten anran123 xqhuang crossludo fishman936 ashiont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21: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