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转载]大学排行应分类处之

已有 2416 次阅读 2013-8-29 11:32 |个人分类:换一个角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大学排行 |文章来源:转载

大学排行应分类处之


 
■蒋国华
 
近年来,国内外的大学评估与排行纷纷出现并迅速发展。从本质上说,这是由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研究需要推动的。然而对此,有很多人也提出了非议,发表了诸如“大学是一个社会复杂综合体,不能进行量化”;“学术是不能量化的”观点。对此,笔者有着不同的看法。
 
在对大学排行的种种非议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是:一个大学如果仅仅用各种数据去衡量会不会有失公允?一所大学的精神与气质又该如何用数字去体现呢?试问,谁说过可以“仅仅用各种数据去衡量”一所大学呢?这种说法与前几年媒体上流传炒作的所谓“GDP崇拜”的说法,可以说基本如出一辙。作为科学计量学研究者,我们始终秉持的精神是国际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学会(ISSI)主席、国际普赖斯科学计量学奖章获得者鲁索教授的权威表达:“科学计量学指标并不是要取代专家,而是为了能够对研究工作进行观察和评论,从而使专家能掌握足够的信息,形成根据更充分的意见,并在更高信息集成水平上更具权威性。”
 
本质上说,大学排行榜是一个宏观指标系统。换言之,样本越大,其评价的结果也就越可靠、越可比。因此,有关大学排行榜改进方向应当把主要精力投放到大样本的宏观层面上,而不宜在大学各级、各类基础个案层面耗费智力与功夫。如果一味朝着烦琐、复杂的评价指标和要求方向走,一味地应用与扩大效果而不探究其中的原理,大学排行榜必定会走向反面。
 
可以预料,当代正处在高等教育走向后大众化、后普及化的时代,也一定会诞生与以往相较全新而又更切合实际,更受市场欢迎的大学排行指标体系。
 
这是因为,今天世界正处在一个拥有超过两万所大学的高等教育鼎盛时代。自上个世纪下半叶后期开始,世界高等教育出现了走到新十字路口的明显迹象,其主要标志就是在这两万所大学中,出现了“1:99现象”,即研究型大学只占其中的1%弱,其余99%则均为非研究型大学,或许可用“职业培训站”来表征。对大学排行来说,也必须依此现象作相应的分类和调整,即1%的研究型大学以学术排名为主,主要采用科学计量学指标;99%的非研究型大学以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就业状况排名为主,主要采用教育计量学和经济计量学指标。
 
只要科学在人类的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离开须臾,只要选择在人类的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离开须臾,那么,大学排行榜将和世界上其他众多的排行榜一样,一定会永远存在下去。
 
(作者系北京吉利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
 
《中国科学报》 (2013-08-29 第7版 理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720614.html

上一篇:我还以为是美国人90年代首创的教学方法呢
下一篇:黎锦晖的科普剧
收藏 IP: 168.160.20.*| 热度|

3 赵凤光 赵星 kxbook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0 18: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