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错误知识相当于废次产品
武夷山
2012年第2期Research Policy杂志发表了美国波斯顿大学战略与政策系Jeffery L. Furman和另外两位学者合写的文章,Governing knowledge in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Exploring the role of retractions in biomedicine(科学界的知识治理:探讨生物医学领域中论文撤稿的作用),原文见http://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2014481。文章说:
知识经济中发生的科研错误同制造业经济中的废次品具有同样的意义。但是,人们对于什么样的机制有助于识别“有缺陷”知识(好比有缺陷产品)并提出警示,认识、了解得还很不够。
本文研究了1972-2006年35年间的生物医学文献,找出这35年间所有被撤销的论文,并将其与对照组论文进行了比较。对照组就是发在被撤论文前一篇和后一篇的论文。总共有677篇被撤论文。越出名的期刊,撤稿量越大,比如,《科学》撤稿48篇,《自然》撤稿30篇。
研究发现:论文引起的关注是论文是否被撤销的关键预测因素,被撤论文往往也是高被引论文,论文撤销系统在识别有错知识方面是快速的(平均说来,有错论文发表不到两年就被撤了),也是民主的(不受作者地位的影响,大牛的文章照撤不误)。撤稿会导致被撤论文日后被引量的急剧下降,而且这种下降随撤稿即刻发生,一直影响到久远的未来。可以认为,分布式治理系统在识别错误知识方面更加快捷,它能够减少若不纠正错误知识对未来知识生产者可能产生的误导(也就是成本、代价)。
具体说来,论文是否被撤销的关键预测因素有两项,一是论文发表后是否迅速高被引,二是通讯作者机构的排序。对于那些有问题的论文,发表后越是迅速高被引,通讯作者的机构越靠前,越容易被揪出来。
博主:这项研究的结论也可以成为对那些胆敢弄虚作假者的警告。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用“文革”中流行的语言来说:“干了坏事的人,逃不过群众(此处指科技界广大同行)的眼睛”。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23: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