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贾萨诺夫妙语与西塞罗的“迷之、教之、感之”

已有 4363 次阅读 2013-4-29 06:34 |个人分类:科普小兵|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贾萨诺夫妙语与西塞罗的“迷之、教之、感之”

武夷山

希拉. 贾萨诺夫(Sheila Jasanoff)是著名的科学技术元勘学者,任职于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她的著作很多,仅译为中文的就包括:(1第五部门:当科学顾问成为政策制定者陈光译;(2)自然的设计 : 欧美的科学与民主,尚智丛,李斌等译。她也许还有一些其他著作被译为中文,只是我不知道。

在《技术与文化》杂志2012年第1期上,她发表了对Michael Callon(共词分析的创立者、法国科学社会学家)等人合写的著作Acting in an Uncertain World: An Essay on Technical Democracy(在不确定的世界上行动:论技术民主)的评论文章。她在书评中写道:

人类集体不单单是凭借科研而生存的,他们通过各种创造模式而相互组织起来,这些模式不仅关涉对知识的获取,也关涉记忆与激情,关涉对持续性的渴望,关涉对解放的渴求。

博主:总而言之,只有科学技术是不行的。

Journal of Technical Writing and Communication(科技写作与传播杂志)主编Charles H. Sides在该刊2013年第1期的《主编书桌》栏目中写道:古罗马学者西塞罗在《论雄辩术》一书中提及,雄辩家对听众的责任表现在三方面:迷之、教之、感之(to charm, to teach, and to move。他感慨说,几十年来,科技传播者和科技传播学者基本上都只关注“教之”,而忽视了“迷之“和“感之”。

博主:迷之,靠的是科技所揭示的自然规律与社会发展规律自身所具有的魅力;感之,则要讲述科学家那些或可歌可泣、或惊心动魄、或平凡乏味、或貌似“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探索历程之故事。我国科普界在这方面做得如何?更加糟糕。

而且,如果科技传播和普及者在观念上就只认识到科研的侧面和知识获取的侧面,而无视Sheila Jasanoff所说的激情、渴望与渴求,则自然做不到迷之、感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684973.html

上一篇:如果图书馆里有个花园,那就什么都不缺了
下一篇:错误知识相当于废次产品
收藏 IP: 1.202.65.*| 热度|

15 戎可 陈小润 刘全慧 钟炳 蔣勁松 魏瑞斌 陆俊茜 曹聪 徐传胜 陈湘明 崔小云 杨正瓴 吕乃基 孙学军 曾庆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23: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