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与语言
武夷山 (发表于《科学时报》2003,12,26)
语言属于人工物,故语言学不属于自然科学。但是,从事科学研究脱不开语言的使用,所以二者又必然联系得很紧。
在科学上,很喜欢拿语言“说事儿”。人类基因组计划,是“解读生命之书”,要给“基因语言解码”;物理学家要考察“谱线的语言”;计算机科学家则要编写“程序语言”。在Matthias Doerries主编、斯坦福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用语言进行实验:科学与语言之研究》(Experimenting in Tongues: Studies in Science and Languages)一书中,提供了大量关于科学与语言关系的生动事例。
达尔文为了巩固进化论的基础,“扩大防线”,急切需要论证:人类脑容量较大并不是上帝设计的成果。他曾担心,如果自己的语言起源观立不住,整个进化论的体系就要坍塌。 德国科学家恩斯特.海克尔在皈依进化论之后, 劝自己的朋友、杰出的德国浪漫主义语言学家奥古斯特.施莱歇(1821-1868)阅读已经译成德文的《物种起源》。施莱歇认真阅读思索后,于1863年发表了题为《达尔文理论与语言科学》的专著,建立了语言谱系概念。施莱歇认为,人类语言是从比较原始的Ursprache演化而来,是遵从自然发展规律的。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一书中,明显采用了施莱歇的语言观。根据这种语言观,人类脑容量增大就可以用“语言引擎”驱动来解释,而不是神创的结果。
在17世纪的英国,占星学的鼓吹者曾经有一度觊觎拉丁语的共通语言地位,想用占星学取而代之。他们认为,大自然和星宿都可以“读作”上帝的计划和宇宙和谐之符号语言。可是,占星学也好,普通的语言也好,都不能保证确定性。也就是说,不能保证词语与其所指之间是同态同构的。后来,伽利略论证说,只有通过无歧义的、形式化的共通语言――数学,才能完美地理解大自然,从而把占星学送上了穷途末路。
计算机程序语言比数学和科学的语言要更容易变异。它不仅利用了应用数学,还利用了艺术设计和社会技术,变成一种主观性很强的东西,事实上,它能与人发生相互作用,有关的指令都可以改变。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计算机程序语言重构了人类的生活。
当然,科学与语言的相互作用方向不是单向的。Johanna Scott女士1993年编写的《科学与语言的联系:对课堂教学的意义》一书论证说,一方面,语言能力对于科学课程学习是很重要的;另一方面,利用科学,可以大大改善儿童的语言发展能力;而且,语言知识的增长同科学概念的发展是携手同行的。这方面的研究意义重大,因为我们经常观察到,有些语文学得好的孩子,数理化之类课程学不好,反之亦然。如果真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中取得突破,就有可能将“两种文化”的分裂在下一代孩子的教育中消于未形。
参考文献
[1] Ulrich Teucher, Reading genes, heavens, and computers, Book Review, 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 2002, 30 (4): 296-297
[2] http://www.heinemann.com/shared/products/08338.asp
[3]Robert J. Richards, The Linguistic Creation of Man: Charles Darwin, August Schleicher, Ernst Haeckl, and the Missing Link in Nineteenth-Century Evolutionary Theory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7: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