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莫迷惘于“网” 精选

已有 6039 次阅读 2007-8-31 07:46 |个人分类:东鳞西爪|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莫迷惘于“网”

武夷山

(发表于《科学时报》,2005524

    计算机打字太方便了,很多人就不会写字了;打电话太方便了,很多人就不再写信了(以至于国家博物馆居然大动干戈启动“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网上查资料太方便了,很多大学生和研究生就不去图书馆了。对于最后一条,我有切身的体会。我带过的某些研究生,即使我将必读的中外文期刊名称都写出来,告诉他们这些期刊所在的书架处于图书馆的什么位置,他们也不肯去图书馆光顾一回。这些同学的学业很可能毁在网上。

    众所周知,到目前为止,网上资料的准确程度是很成问题的。一次,我在给自己负责的杂志进行稿件终审时,发现一篇文章里说,欧盟国家包括“马其他”(应为“马耳他”)。我甚为愤怒,怎么责任编辑那么不负责任?居然连这种低级错误都看不出来。于是,我严肃地指出了这个问题。编辑部的同志后来告诉我,他们也曾发生过怀疑,可是上网一查,含有“马其他”的条目多如牛毛,他们也就认为“马其他”没错了。就这件事而言,这些编辑的工作质量也毁在了网上。网上资料的问题如此严重,以至美国著名作家查尔斯. C. 曼开玩笑地提出了一条物理学以外的不确定性原理:在网上越容易找到一则信息,该信息的准确度就越没有把握。[1

    虚拟的东西是很惬意的,但是,它不能完全代替实在。通过旅游风光电视节目,可以将最值得观赏的景物尽收眼底,且没有人群的嘈杂,不用旅途劳顿,那人们为什么还热衷于旅游呢?很重要的是因为,不到现场,就很难“发思古之幽情”。你若有机会到大英图书馆据说马克思常坐的那个座位上小坐一会儿,那是什么感觉?英国著名进化生物学家约翰. 梅纳德.史密斯教授(19202004)一次回忆说, 他非常喜欢读科幻作品,对他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是Olaf Stapledon18661950)的《最后和最初的人类》。多年后,他在著名科幻作家亚瑟. 克拉克的一本短篇小说集的序言中读到,克拉克说自己小时候也读过《最后和最初的人类》,深受触动,这才导致他走上了科幻创作之路。巧的是,克拉克与史密斯还是在同一家图书馆借阅的这本书。[2]试想一下,如果当年就有互联网,两人都是在网上浏览的这本书,而不是从同一个图书馆借的,史密斯还有什么好浮想联翩的?

    在网上搜索东西,我们是直奔主题的。如果我们觉得屏幕上显示的命中记录似乎不切题,一般就不会去点击这条不切题的记录。在图书馆浏览则不是这样。你经常需要似乎是漫无目的地翻阅书刊,往往是不经意间,就发现了一则意想不到的好资料,使你兴奋不已。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布里安. 海耶斯曾说过, “对意义的寻找,因在寻找过程中发现了意义而终止”。[3]图书馆内的浏览式文献检索也是这样。常泡图书馆的读者中,很多人都有过“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受。

    互联网这张网不是疏而不漏的,只要我们愿意,仍可以从网眼中钻出来,从虚拟世界返回到现实人生。在这两个世界中穿梭来往,要比单单“一网情深”要好。

 

参考文献

[1]       Charles C. Mann, All the world’s a bootleg, Forbes ASAP, Oct. 2, 2000

[2]       Jonathan Weiner, a conversation with John Maynard Smith, Natural History, 2000, 109 (7)

[3]       Brian Hayes, Eureka! The Sciences, 2000, 40 (6)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6686.html

上一篇:“形象工程”正解
下一篇:虽不能至 心向往之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20: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