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我介绍过这篇报道中提到的艺术作品--海滩怪兽

已有 3651 次阅读 2012-11-29 13:28 |个人分类:科文交汇|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文章, 海滩, 李大庆

      今天的《科技日报》有一篇报道,里面提到的《海滩怪兽》正是我5年前介绍的“沙兽”,我那篇博文见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557&do=blog&id=13423。那篇文章附了视频链接,可以看看沙兽是怎么走路的。
 
第三只眼看艺术与科学作品
本报记者 李大庆
科技日报 2012-11-29

2001年,当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和中国著名画家吴冠中共同发起第一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时,很多人对几位中国著名画家所绘出的一些现代物理学现象的图画根本就看不懂。11年来,对艺术与科学的这种“结合”的质疑声就未曾断过。如今,由清华大学和中国科技馆主办第三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正在中国科技馆举行。国内外的众多艺术家、艺术院校的师生,部分科研人员和普通观众纷纷走进展厅,一睹“芳容”。

近日,记者也走进艺术与科学作品展厅,想看看经过11年的发展,艺术与科学结合得怎样了?在浏览了参展的112件中外作品后,记者的第一感觉是:很荣幸,许多作品看懂了。

假如艺术与科学作品只是能被艺术家或科技人员看懂,那只能说它是阳春白雪,抑或就是自娱自乐;而能让既非艺术家又非科技人员的普通百姓(包括记者)看懂,那才说明它走向了人间。

走进展厅,左侧的一个“怪物”首先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它有1米5高,12只脚,身体能在地上平行移动。这是荷兰人奇奥·詹森的作品,叫《海滩怪兽》。詹森毕业于大学物理系,后来学习绘画。他用塑料管和塑胶瓶创造了一群巨大、多足的海滩怪兽。这些人造“动物”行动的能量是来自海滩的风。通过简单的物理效应,其足底末端的塑料管(触角),可以感受沙滩的湿度,当行走到太过湿润或干燥的沙地上时,它们会朝相反的方向移动,这实际上保证了海滩怪兽的足迹不会偏离海岸线。塑胶瓶制作的物理感应器还可以在暴风雨将至时使它们自动打桩,将自己固定在沙地上。

展厅里还有一件作品叫《攀》,作者是中科院院士、国际流态化技术学科领域有声望的科学家之一、我国流态化技术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郭慕孙。他提出了一种完全均匀的“理想流态化”体系,用较简单的数学模型描述各种参数之间的关系,从而分析许多工程技术问题,已在生产实践和科研中得到应用。他根据自己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概括出了若干条几何动艺的制约条件,并创作出 “几何动艺”金属抽象造型——《攀》。

记者感到,这些懂科技的人创作艺术与科学作品,远比艺术家们创作得更能让人理解。

展厅里有一件《智能飞鸟》。这是德国费斯托公司“创作”的,是从银鸥身上获取灵感,并成功破解鸟类飞翔秘密的结果。智能飞鸟采用了主动关节式扭转驱动单元与复杂的控制系统组合,从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飞行效率。它在大厅里自如地起飞、翱翔并降落,根本而无需借助额外的驱动装置。

智能飞鸟其实就是一件仿生产品,在艺术与科学作品展上它又是一件艺术作品。类似的科技成果,包括10亿像素的拍照系统,3D互动的阿凡达变形人等本身都是高科技的最新成果。或许,对人类来说,好的科学作品(成果)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637417.html

上一篇:数字时代,距离依然重要
下一篇:[转载]雀巢与和黄中国医药成立合资企业
收藏 IP: 168.160.20.*| 热度|

7 赵凤光 陈湘明 曹聪 钟炳 庄世宇 柏舟 李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00: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