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意场上的白求恩
武夷山
(发表于《新华书目报 科技新书目》2012年8月9日)
Paul Polak是美国人,几十年来致力于帮助世界上的穷人,但他的思路不是慈善捐献,而是把穷人作为客户。我称他为生意场上的白求恩。
他本来是一名精神病学家,从业22年。在治疗无家可归的慢性精神病患者的过程中,他意识到,那些病人今后会调整得怎样,关键不是其病况如何发展,而是其贫困状况。于是,他和朋友们想方设法帮助那些病人改善就业状况、收入状况、住房条件和心理自尊,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后来,他又想到,在美国丹佛,月收入600美元就算是穷人了,而在孟加拉国和其他很多地方,人们靠平均每天不足1美元的收入苦苦挣扎。1980年,他去孟加拉访贫问苦。他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每年至少要比较深入地面访100位穷人客户,而他确实做到了。迄今,他已经亲身访问了亚洲和非洲的3000名穷人。
28年前,他创立了IDE(国际开发事业团),一个非营利组织。这个组织与其他类似组织的基本哲学是不同的。他认为,世界银行的扶贫项目基本上是“补贴+慈善”模式,总的来说不太成功。一是他们没有利用好市场的力量,二是他们的项目设计往往是想当然的,没有抓住要害。他说,扶贫与给精神病人看病有类似之处。很多精神病医生坐在医院里等病人来就诊,这是不行的,要走到精神病人家里,在厨房里与病人的家人一起喝杯咖啡,也许才能找到真正的病因。因为在诊室里坐着的时候,医生是权威方;在人家的厨房里,整天出入于厨房者(比如,病人的妻子)就是权威方了。只有放低身段,才能找准问题。秉持着这样的精神,IDE帮助2000万只拥有1英亩土地的农民脱了贫。他们提供的解决方案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小规模、低成本的滴灌系统,25美元的脚踏式抽水机,等等。
他认为,市场规模仍旧是至关重要的,面向穷人客户,就得薄利多销,更得靠市场规模。目前,他打算搞四家全球化的公司,分别属于能源、保健、水资源、教育等4个领域。每家公司都面向日收入不到两美元的穷人,都要争取客户规模超过1亿人,都要盈利。例如,利用农业垃圾来生产绿色“煤炭”需要一个烘焙过程,西方工业国家的烘焙机定价为1000万至4000万美元之间。你如果把问题想透了,烘焙不就是把生物质加热到200-350度之间,并在隔绝氧气的情况下保持烘焙温度1至3.5小时左右吗?那么,在村里建造每次进料两三吨的烘焙窑并没有那么困难,既然人工成本还不到每天2美元。当然,还需要应对一些技术挑战:如何保持各次烘焙温度的一致性;如何防止剧烈的温度波动;如何确保氧气被挡在炉外,等等。但总的说来,村建烘焙窑是可行的,不要被1000万至4000万美元的定价吓倒。
多少年来,不知多少人说他异想天开,但他不动摇。比如,滴灌本来用于高价值的经济作物,如加州的葡萄园。但他想,为什么不能设计出低成本滴灌系统,用于严重缺水的贫困地区,比如四分之一公顷大的农场,甚至20平方米的菜园?经过几年的开发,这样的便宜滴灌系统问世了,已有50万客户购买。他的经验是,永远有人说风凉话,泼冷水,总得有人坚持下去才能搞出名堂,要有“把水泥嚼碎”的精神。
他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三年前,他成立了一个名叫“设计革命”的非营利机构,力图使越来越多的人投入为穷人设计的阵营。一些西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大学开始接受他的理念,开设相关设计课程。斯坦福大学的一个学生团队在修习这一课程后,设计出了售价只有12美元的太阳能灯,深受发展中国家欢迎。该团队成立了一个公司,募集到了600万美元,希望将这个灯具向全世界推广。
他坚信,面向全球26亿贫困人口的新兴市场,既能为穷人带来福祉,也是发达国家企业彻底摆脱经济衰退的必行之路。
参考文献
Innovation to Reduce Poverty, An Interview with Paul Polak, Research-Technology Management, January-February 2012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8 18: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