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吐司说到戴梦得
武夷山
温珂博主今天的博文(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26402-581257.html)说:
早饭间,满满边吃边对面包上贴的标签产生兴趣,生活中随时随地可以认字呵。
“妈妈,这念‘牛奶什么’?”
“牛奶吐司”
“啊,我是蜘蛛吗?为什么叫吐丝?”
我由此联想到,主要由于崇洋迷外,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大量这样的事例:不用中文译名而非要用原文音译,或者是起一个英文有意义、而中文没有意义的名称,以显得洋气。例如:
明明是饼干,非要叫曲奇(cookies);
另一种饼干,非要叫克力架(cracker);
不叫面包片,非要叫吐司(toast);
家具店,非要起名“福尼特”(furniture)家具城,这就相当于“家具家具”,有意思吗?
有一种服装的牌子,英文是Sister,可是中文名不是“姊妹”,而是赛斯特;
卡拉Ok店的英文名称是美好的Melody(旋律),中文却是没有意义的音译“麦乐迪”,等等。
说实在话,像这种音译命名法,我能想起来的成功事例只有一桩:首饰品牌,英文是Diamond,中文名是“戴梦得”,这个音译是有含义的,而且切合商品内涵。像福尼特之类的命名,实在不敢恭维。按照福尼特家具的起名思路,开一家药店,就可以叫“没的心(medicine)药店”了。
顺便说一句,Cookies译为曲奇,再次说明K音与Q音相通,见我的博文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573227.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9: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