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钟华
近几年来在网上流传的十大就业难的专业,汉语言文学(一般称中文专业)连续榜上有名。然而,作为一所省属普通高校,陕西中医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却在人才市场上非常受欢迎。
据统计,全国有五百多所本科高校开设中文专业,陕西中医学院是如何培养出有特色、有竞争力的中文人才呢?
抓准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在陕西中医学院人文科学系主任李亚军教授看来,这是因为他们有比较准确的定位——以培养中医药行业各类单位的文字与管理工作者为主要目标。
在这样的定位下,陕西中医学院对中文专业学生的培养便充分结合了陕西中医学院独有的中医药学专业的特色。他们在教学内容中为学生开设中医学和中药学最基本、最核心的六门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中医内科学,以及现代医学最基本的基础课——解剖学与生理学。
“中文精、中医懂、英语通”成为了陕西中医学院人文科学系学生们必须具备的特殊的综合学养。
“‘中文精’是我们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根基和核心,要求学生达到能够从事汉语言文学及中国文化的教学、研究、交流、传播与管理等工作,重点突出并加强写作表达与文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写作功夫、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中医懂’是我们的专业人才培养的独特的新模式,只有做到这一点,毕业生才能以独特的知识与能力满足目前中医药行业的需求;而‘英文通’则是能够进行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基本前提。”李亚军说,“我们就是要培养出能够将‘中文’、‘中医药学’和‘英语’三者较好地结合起来的,能够在中医药行业各单位从事文秘、管理、宣传、编辑、教育以及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的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
由于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的时候就受到了扎实而深入的医学知识培养,有多位本科毕业生考取了中医、针灸和骨伤等学科的硕士研究生。
脚踏实地的“三二一工程大纲”
提到“三二一工程大纲”, 陕西中医学院人文科学系的学生们都能倒背如流—— “三”,指的是背诵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300篇、泛读中外名著300部;“二”,指的是精读中外名著20部并各提交一份读书报告,每学年撰写两篇学术论文并召开两次专业学术讨论会;“一”,指的是浏览专业内外的中外著述和期刊1000部(册)以上,在一二年级每天用16开纸练硬笔书法1张,每月按要求完成并上交应用写作作品1篇,正常时间内每周举行1次意在锻炼学生勇气、策划和主持及表达能力的“出列秀”活动,每年暑期进行1次社会实践活动并提交实践报告1份,每学期至少听1次学术报告并提交汇报材料1份,每年就专业及与专业相关的问题进行一次实地调查并提交一份调查报告。
而与大纲相配合的,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李亚军介绍说:“学生到了三年级时,根据他们的个性、兴趣,安排适合的教师组成指导结对关系,使学生的学习状况逐渐从集体的和单调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向结合个体的和有兴致的‘主动交流式学习’。充分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养成积极主动地探索专业问题的意识和习惯,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
事实证明,在这样的培养模式下,学生们不仅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而且成效显著。陕西中医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从2003年第一次招生以来,5届毕业生中除了一部分到高校读研究生继续深造以外,大部分进入了医药行业,而且毕业前的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2.7%左右。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主编李恩昌教授对他们的毕业生一直有很高评价:“陕西中医学院人文科学系培养的学生确实优秀,不但业务知识丰富,能力强,而且有着今天可谓非常难能可贵的道德修养,诸如谦逊、有礼、合作、不计得失等等。正因为如此,他们在应聘的时候先后都把几个名牌大学的研究生PK下去了。”
李亚军则说:“我们不过就是真心实意搞教学,全心全意为学生。”而他们的这种不断用心和努力,终于获得了良好的回报。
《中国科学报》 (2012-02-29 B2 动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542456.html
上一篇:
酒广告与醉驾下一篇:
[转载]大师不像“大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