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在科学上,细枝末节至关重要” 精选

已有 7852 次阅读 2010-12-18 07:02 |个人分类:鼓与呼|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在科学上,细枝末节至关重要”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武夷山

(发表于《科技日报》20101217,此处是原稿,发表时由于版面限制有删节)

 

约翰. 安布罗瑟. 弗莱明(18491945)是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和发明家。关于电机效应的左手定则和发电机效应的右手定则,就是他弄出来的。1882年前后,他曾担任伦敦爱迪生电气公司的电学顾问,为白炽灯的研制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回忆这段研究历程时说:

“像其他人一样,我注意到稍有振动,灯丝就会烧毁,灯烧坏后,玻璃灯泡就变黑了。大家都觉得,灯泡玻璃的变黑没有什么好稀奇的。它是根本不值得关注的小事。不过,在科学上,细枝末节至关重要。如今的微小事物也许发展成为今后的伟大事物。我想为什么烧坏的灯泡会变黑呢,就开始研究这个问题,结果发现在许多烧坏的灯泡中,玻璃上有一道线没有变黑。就好像有人将玻璃熏黑了,再用手指在上面抹一下,留下了清晰的一个白道道。我发现,凡是有这种奇怪的白道道的灯泡,白道道以外的地方都淀积着一层碳或是金属,而这些白道与发卡型的碳灯丝共处于一个平面上,落在烧坏的灯丝顶端正对着的弧形玻璃处。我觉得很显然,未烧坏的灯丝起了一个屏障的作用,造成了那些白道道,而过热的灯丝尖端的放电将碳分子或气化的金属轰击到灯泡的其余部分。我在1882年底和1883年初的实验,证实我的以上分析是正确的”。[1

人类受惠于白炽灯已经一百多年了。如果不是弗莱明抓住细节不放,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也许白炽灯的生产就永远过不了关。“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兴许天不生弗莱明,也是万古长如夜呢。

发现青霉素的另一位弗莱明,也是因为不放过细节而成功的,不过,他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了。1945年,在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刚刚获得哈佛名誉讲师称号的英国细菌学家、青霉素的发现者亚历山大.弗莱明爵士向两万五千名毕业生发表演讲。他说,1928年的那一天,我并没有打算让产黄青霉孢子掉在我的培养基上,但是我一看见培养基上出现的变化,就丝毫不怀疑,非同寻常的事就要发生了。……那块霉菌也可能掉在其他培养基盘子上,那么就不会有明显的变化,从而引起特别的直接关注。他对哈佛学子谆谆嘱咐说,千万、千万不要忽视非同寻常的现象或事件。也许它只是一桩虚假警报,一无用处。但是,从另一方面说,它也可能是命运向你提供的导致重大进展的线索。他还说,头脑的准备不足,就看不见伸向您的机会之手。单单靠好奇心还产生不了新知识,单单靠运气也产生不了新知识。重大新知识的发现取决于一丝不苟的工作和有准备的头脑之想象。[2

在我本人从事的科学计量学领域,戴莱克. . 索拉. 普赖斯被尊称为“科学计量学之父”。事情的缘起是,1949年普赖斯在新加坡执教时,负责保管一整套《皇家学会哲学汇刊》。他将这些期刊十年一摞地放在床头书架上,他敏感地注意到,一摞摞期刊的顶端形成的包络线似乎是指数曲线。这个现象被他意外地抓住了。1950年,普赖斯提交了他的有关科技期刊发表的文献量按指数增长的科学计量学论文。在其科学计量学奠基之作《巴比伦以来的科学》中,普赖斯指出,从1750年起,科学杂志的数量大约每50年增长10倍。他在该书中深入讨论了“科学指数增长”问题。普赖斯在其另一本科学计量学奠基之作《小科学,大科学》中,为验证指数曲线的普遍适用性,以《化学文摘》等4种文摘和其他30种杂志为例进行了统计分析。普赖斯在这个方向上的研究开了科学计量学研究的先河。如果他漫不经心,没有注意一摞摞期刊高度随时间的变化,也许科学计量学的成熟还要晚许多年。

朋友,您在研究中关注细节吗?在商场上,细节决定成败;在科研中,对细枝末节也不能等闲视之。

 

参考文献

[1]              Bhupati Chakrabarti, John Ambrose Fleming and the Centenary of a Nobel Prize “in Science It Is the Trifle That Count”, Science and Culture, March-April, 2010

2]武夷山,歪打正着的偶然科学发现,《中国科技成果》2004年第8



 



谈谈科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394721.html

上一篇:可持续性的时间尺度
下一篇:人生歧路,如何迈步?
收藏 IP: .*| 热度|

49 陆俊茜 刘俊明 杨学祥 李飞 刘全慧 王桂颖 陆绮 卫军英 祖乃甡 陈龙珠 刘进平 陈绥阳 赵明 孙学军 王安邦 卓晴 王德华 罗帆 何士刚 赵凤光 王号 刘立 傅云义 孔玉侠 佟冬 吕喆 金小伟 王启云 苗元华 张天翼 蔣勁松 张芳 陈湘明 高建国 李泳 许培扬 王季陶 丛远新 姜洪洲 罗教明 郑永军 吕秀齐 罗汉江 刘欢 wanglin777 colorfulll dulizhi95 xqhuang ly6063

发表评论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9: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