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管理的分析框架
武夷山
Futures杂志2010年5月号发表了德国学者Heiko A. von der Gracht 等人的文章,Corporate foresight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A portfolio-approach in evaluating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企业预见和创新管理:评价组织发展之组合进路。 文章的结论是:未来的企业预见和创新管理有两种主要的组织发展趋势。对于传统产业中的企业,其商业模式是常规的,其产品生命周期较长,会是一种趋势;对于变化较快的新产业中的企业,其商业模式是创新性的,其产品生命周期较短,则是另一种趋势。文中好几个图表都颇有启发性。下面只列出其中一个表,原标题是“创新管理的操作化模型”,我扔掉了其中的“权重”栏,想突出该表作为创新管理分析框架的作用。
维度 |
基于技术的创新 |
面向需求的创新 |
混合式创新 |
开放网络创新 |
主导范式 |
技术推动 |
市场拉动 |
技术推动与市场拉动的混合形态 |
合作式创新 |
创新过程 |
线性过程,市场处于末端(从内向外) |
线性过程,研发处于末端(从外向内) |
可包含各种正向和反向的环路,以及其他形式的互作用(如反馈路径) |
外部集成很强的网络结构;以环状进路代替线性模型 |
过程管理 |
无 |
轻微的过程管理 |
强化的过程管理 |
过程管理是创新管理的关键要素 |
时间视野 |
长期(5年以上) |
短期(3-4年),试图缩短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 |
短期(2-3年) |
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要求产品能更快地进入市场(1-2年) |
创新类型 |
多数是突破性创新 |
多数是渐进性创新(优化) |
两者兼备 |
两者兼备(与外部知识源有密切合作) |
组织实施 |
大型、自主的企业研发计划(与大学中科研类似) |
正式、集中的研发活动 |
小型、灵活的项目,与组织的其他部门、其他功能高度整合 |
组织成多学科项目团队,对内部创新与外部创新都充分重视 |
战略实施 |
没有(确定的)战略目标 |
与企业战略的联系较弱 |
创新项目与研发目标和企业目标相联系 |
创新被认为是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因此创新与企业战略紧密联系 |
产品生命周期 |
长 |
中等长度/短 |
短 |
很短 |
另外一个表与此表类似,不过是将“预见”分为基于专家的预见、基于模型的预见、基于趋势的预见和开放式预见四大类。
作者Heiko A. von der Gracht 等人认为,哪个企业能通过开放式预见来把握未来,搞的是开放网络创新,就最能适应未来。您觉得呢?
从短期看,这些企业“最能适应未来”。但它们一直在变,一直处在疲于奔命的状态,那还能活很久吗?疲于奔命的人活不长,疲于奔命的企业也好不到哪儿去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23: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