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怪的人
武夷山
(发表于《科学时报》2010年1月7日)
2009年8月,英国伦敦科学博物馆高级研究员、美国西北大学物理系副教授Graham Farmelo写的传记作品《最怪的人――原子神秘主义者保罗. 狄拉克的隐秘人生》(The Strangest Man: The Hidden Life of Paul Dirac, Mystic of the Atom)由美国Basic Books出版社推出。顺便说一句,我本人参与的第一本译著《高风险技术与“正常”事故》的原书也是这家出版社发行的。普林斯顿大学科学史副教授Michael D. Gordin 在对此书的书评中说:对于多数科学传记,交代传主的生活比较容易,但如何将其科研工作有机地穿插进来则是严峻的挑战。对于狄拉克的传记,则刚好相反,其理论物理学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他的生活则可以说是混乱不堪,支离破碎,难以思议。
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生于1902年,逝世于1984年,几乎跨越整个20世纪,而量子力学这一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革命成果之一,与其名字密不可分。Graham Farmelo在书中写道:“在其学术巅峰时期,即1925至1933年期间,他为一门新的科学分支的发展描绘了清晰无比的远景:在他面前,自然之书似乎时常是打开的。”
他30岁不到就崭露头角,被任命为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讲习教授,牛顿曾任此荣誉教职,目前充任此教职的是大名鼎鼎的物理学家霍金教授。(博主注:刘全慧博主指出,霍金已于2009年9月退休。目前的卢卡斯数学讲习教授是理论物理学家Michael Green。感谢刘老师!)第二年,31岁的时候,他就与薛定谔分享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要知道,他的题为《量子力学》的博士论文是在1926年提交的,也就是说,写完博士论文7年后他就拿到了诺贝尔奖。1935年他曾来中国,在清华大学讲学,并曾被选为中国物理学会名誉会员。
在物理学界,流传着很多关于沉默寡言的狄拉克的轶闻趣事。另一个轶闻趣事很多的著名物理学家是费因曼,不过,两人情况不一样。费因曼自己喜欢“造事”,有一回他参加聚会,费因曼对同去的朋友说:可别告诉别人我得过诺贝尔奖。朋友答应了。可是,聚会进行过程中,差不多所有人都知道了他得过诺贝尔奖。原来,是他自己透露出去的。换句话说,费因曼很在乎自己的形象。狄拉克自己不“造事”,他对别人怎么看待自己也根本无所谓。比如有一次,他与自己的导师尼尔斯. 玻尔一起参观哥本哈根艺术博物馆。在一幅印象主义油画面前,狄拉克发表评论说:“(画上的)这条船好像没有画完嘛。”一会儿又评论另一幅画,“这画也不错,因为其不准确程度是通体一致的”。对于他来说,这就算是千载难逢的金口玉言了。他最喜欢一个人默默地坐着,那姿态就拒人于千里之外。谁想找他搭讪两句,他蹦出几个单音节字就把人憋回去了。有一次他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讲课,问听众有什么问题。一人提问说:“黑板右上方的那个方程我不懂。”几分钟过去了, 狄拉克一言不发。于是,主持人为了打破尴尬局面,对他说,请您回答一下刚才那个问题吧。狄拉克不屑地说;“刚才那个不是问题,是一句评论。”由于他的这类古怪行为很多,玻尔称他为“最怪的人”。
他可以呆在乡下连续几个星期思考物理学问题,其间唯一的休息就是散散步。但是另一方面,您很难相信他强烈嗜好下面这些东西:米老鼠动画片,侦探小说,斯坦利. 库布里克执导的故事片《2001》,还有美女歌手雪儿的唱片。(顺便说一句,在某年参观伦敦蜡像馆时,我也特意跑到雪儿蜡像身边照了一张相呢。)
狄拉克本来读的是工科,他曾说过:投影几何的的可视化手法以及工程师对待数学的实用化进路对于他的物理推导是至关重要的。Farmelo在书中说:“狄拉克的进路如此费解的原因之一,在于他是个非同寻常的“杂交”产物――他身上有一部分是理论物理学家,一部分是纯数学家,还有一部分是工程师。”
Michael D. Gordin评论说,此书写得很好,扣人心弦,深入浅出。
参考文献
[1] Michael D. Gordin,Dr. Strange,American Scientist, 2009,97(6):502-504
[2] http://web.nuist.edu.cn/wlsy/show.aspx?id=210&cid=28(2009-12-3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23: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