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时俱进还是坚定不移?
武夷山
罗家伦(1897-1969,20年代末曾任清华大学校长)先生在《回忆辜鸿铭先生》一文中说:
他(指辜鸿铭)曾经在教室里对我们说过:“现在中国只有两个好人,一个是
出处:任文贵、杨北楼主编,长相思:名人笔下的老师,北京出版社,2000,第23页
辜鸿铭先生是个怪才,他身上的有趣故事极多。我理解,他这番话的弦外之音,就是鄙视“风吹两面倒”的人。现在,与时“俱进绝对”是个褒义词,但我们时常发现,自己会钦佩一些不那么与时俱进的“顽固分子”,比如梁漱凕。一个社会当然需要与时俱进,不然就难以进步,但这并不意味着催促、逼迫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与时俱进。事实上,一部分保守分子的存在,构成了制衡力量(至少是舆论上的),可防止社会进步的快车因速度过快而出轨。
爱因斯坦说:
理智对方法和工具有独到的眼光,但对目的和价值却是盲目的。
我们的犹太祖先,即先知者,和中国古代的贤哲们了解到并表明:铸就我们人类存在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一个目标的产生与确立。
出处:爱因斯坦晚年文集,方在庆等译,海南出版社,2000,第252页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已经确立的目标。需要做的,是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不懈努力。
确定组织的目标也不是玩笑事,一旦确立,要坚定不移地向目标推进。可是,我们看到,有多少公共组织的目标与定位都随着领导的变更而变更(难道这就是这些领导所理解的“与时俱进”?)了。这是最大的、最可怕的折腾!
英国科学家约翰. 巴罗在《不论――科学的极限与极限的科学》(李新洲等译,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157页说:
一旦你进入了别人创造的、有影响的标准方法所限定的过程,你就放弃了以新的方式去认识它的机会。教育的全球化、使用视频连接,使更多的人只由同一个人来教授,这样有许多明显的好处。但从更高的层次来说,这也存在着弊端。
159页又说:
(互联网)联系的增加可能会导致多样性的消失。
博主:在过去,多样性的死敌是效率――比如,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而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现在,多样性的另一死敌可能是快捷方便的交流方式――别人的“高明”见解有可能非常迅速地将你俘虏与征服。
因此,少数不那么与时俱进,坚持在线下思考的人,也许倒孕育着更多创新的种子。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 07: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