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一位美国科幻作家的成长之路

已有 3947 次阅读 2024-4-14 08:36 |个人分类:科林散叶|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一位美国科幻作家的成长之路

武夷山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刊The Bridge季刊于2024年第一期发表了对美国科幻作家Andy Weir的采访。原文见https://www.nae.edu/313223/An-Interview-with-Andy-Weir-New-York-Times-bestselling-author-of-The-Martian-Artemis-Project-Hail-Mary-and-Cheshire-Crossing

下面我编译Andy Weir叙述自己成长之路的部分。

 

Andy Weir我出生成长于加州。我父亲是物理学家,母亲是电气工程师,所以我命定要成为一个nerd(博主:有书呆子、电脑迷、不善交际的人等含义) 。我想指出,我妈做电气工程师是为了挣钱,这一行不是她的激情所在。我爸是不折不扣的nerd,我妈更偏向于文学。我猜你要这么说了,这就是为啥我成为一名半文学、半科学的nerd。

    我是读着我父亲收藏的科幻作品长大的。他有一个6英尺高、3英尺宽的书柜,塞满了从他年轻时起收藏的简装书。我是读着50年代和60年代科幻小说长大的。我最尊崇的三位作家是阿西莫夫、罗伯特.海因莱因和亚瑟.克拉克。可以说他们的作品影响了我。我一直是宇航迷,但也一直想当作家。十几岁时,我就创作蹩脚的短篇小说之类的玩意儿。到快要上大学时,我得决定是读创意写作还是读计算机科学这个新领域。

    最后我决定读计算机科学。我在加大圣迭戈分校读了4年的计算机本科,后来我钱花光了,就退学了,所以您现在采访的对象其实是一个高中毕业生。那是我的最高学历。

    但那个时候,1994年,软件产业在疯狂发展。我在多家软件公司干过。我很喜欢写程序。其实我从小就写程序了,一开始是写BASIC软件程序。进高中后,我有了一台IBM 的6086计算机,4 kHz的处理器,我用它利用C语言写汇编代码。

   (高中期间)我为桑迪亚(国家)实验室工作过,这是能源部的机构。他们雇我充任实验室助手的岗位,当时我15岁

    采访者:怎么能雇佣15岁的孩子呢,那不是童工吗?

    Andy Weir:这个嘛,他们当然得遵守童工方面的法律。比如,他们不能让我每周工作20个小时以上。但这是我的高中与桑迪亚之间合作开展的工作体验性质的计划(博主:言下之意,与正式的“雇佣”不一样)。

我不是突然变为作家的。我在编程序的同时一直在写作。到头来,我当了25年的工程师。其间一直在写作:短篇小说,长篇小说,网络漫画,等等。互联网起飞后,我就将自己的作品贴在我的个人网站上。《火星救援》就是这样逐渐贴出的一部网络作品,但它真的爆火了,变成了正式出版的书,改编为电影,等等。后来我发现自己全时写作也能过日子了,这就是我现在的状态。

采访者:编程工作对你的写作有启发、有教益吗?

Andy Weir:有几个方面。由于我是计算机极客,使得我对作品中的数学内容可以进行复核。所以,《火星救援》中的所有轨道数值都是准确无误的。另外,我的写作风格同我的编程风格类似。设计软件时,我有一个顶层设计思路:这一类(class)实现这个结果,那一类实现那个结果,这一层实现什么,等等。这一步的代码走通了,我才进入进一步的细部设计。

     写科幻小说时基本上是同样的。我有对故事的顶层设计,但在实际写作时才会产生细化的层次。经常发生的是,同编程一样,在实施过程中,我意识到有完成某事的更好方式,我就会删除已做的工作,试试另一种方式。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429589.html

上一篇:对一篇报告草稿的意见(2021)
下一篇:向博友解释为什么中信所的论文统计只统计第一作者(2014)
收藏 IP: 1.202.114.*| 热度|

17 郑永军 杨学祥 尤明庆 刘进平 王安良 马丽丹 何青 杨正瓴 钟炳 鲍博 周忠浩 王涛 杨新铁 葛素红 籍利平 谌群芳 刘跃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4: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