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自科基金项目一次组会的纪要

已有 1154 次阅读 2023-10-15 08:28 |个人分类:科学计量学研究|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自科基金项目一次组会的纪要

武夷山

 

     2015年上半年,我被轮岗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我尽可能迅速地与中信所原有的工作进行了全面切割,但我负责的一项自科基金项目还在进行中,不能扔掉不管。因此,我每月回所里召集一次项目组会。下面是8月间一次组会的纪要。

会议名称

“零被引研究”会议纪要

日期

2015.8.18

时间

09:00-11:30

地点

318会议室

召集者

武夷山

记录员

XXX

参会人员

武夷山、XXX、XXX、XXX、XX

会前议题

培养“王子”,寻找“王子”特征


“王子”可能的特征:

1.引用不随“大流”;

2.阅读文献的数量较大,且涉及的领域较广。

议题1

第一组:介绍了“睡美人”与“王子”文献的识别方法(XX)

主要内容

1.  介绍了睡美人与王子文献的识别方法:

(1)将被引速率+发表最初5年年均被引次数两个指标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识别睡美人文献。

(2)基于以下4个原则寻找唤醒睡美人的王子文献:①发表于被引突增的附近年份;②本身被引次数较高;③与睡美人文献的同被引次数高;④在年度被引次数曲线上,王子文献对睡美人文献的“牵引或拉动”作用应非常显著,即至少在睡美人文献引用突增的附近年份,王子的年度被引次数应高于睡美人。

2.  介绍了荷兰莱顿大学CWTS(科技元勘研究中心) 的van Raan教授最新的独著文章“Dormitory of Physical and Engineering Sciences: Sleeping Beauties   May Be Sleeping Innovations Part 1: Basic Properties, Cognitive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inces”的主要内容。

主要讨论

武夷山:

1) “四大名刊”的睡美人文献数量,可能较低。

XXX

1) 文章仅考虑了“单王子”拉动型,是否还有“多王子”拉动型呢?

2) 寻找王子文献的指标“与睡美人文献的同被引次数高”,由绝对量更改为相对量或者比例,也许效果更佳,可参考指标关联度。

议程2

第二组:“光谱学”领域高被引论文与零被引论文研究主题比较分析(XXX)

主要内容

1.       常见的研究主题识别方法:关键词或特征词统计分析、作者合作网络聚类分析、文献共被引网络聚类、作者共被引聚类分析、共词网络聚类分析等。文章拟采用文献共被引网络聚类和共词网络聚类分析两种方法。

2.   两种方法的理论基础:科学计量学家赵红州的“知识的游离与重组模型”。

3.   知识元:特征词(可表征文献内容或信息内容的词语、概念、术语等)、引文(表征文本知识来源的参考文献)。

4.   知识的重组方法:层次聚类法。

5.   聚类指标比较:聚类中的指标,如:ɻ、S、C;网络中的指标,如:网络密度、网络直径、网络平均最短距离等。

主要讨论

武夷山:

1) 聚类的数量,可以采用经验值“7±2”。

XX

1) “零被引文献”和“高被引文献”的数据区分度,可能不够。建议:零被引文献采用2004-2008年的数据。

2) 针对特征词的问题,可以考虑采用有叙词的Inspec数据库。

议程3

第三组:气候变化领域社科论文分析(XXX)

主要内容

1、前期结果形成论文

2、处理气候变化相关的自科论文数据

议程4

第四组:高被引论文与睡美人论文的引用轨迹研究(XXX)

主要内容

研究对象:“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十年的高被引论文、“睡美人”论文的20年被引用数据,

研究结果:两类文献的引用曲线模式。

研究方法:对于各模式引用曲线,在施引文献、研究主题演化方面探讨了引用曲线形成的相关因素。

主要讨论

武夷山

1) 研究意义:“引用曲线”比纯粹的“引用量”,更加直观明了。

下次会议

时间

下次讨论会:9月21日上午9:00a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405951.html

上一篇:英诗汉译:衰老理论
下一篇:对美国著名作家Ursula K. Le Guin 的一次采访
收藏 IP: 1.202.112.*| 热度|

4 孔玲 陆仲绩 尤明庆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6 17: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