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2006年述职报告

已有 1423 次阅读 2023-10-12 08:25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2006年述职报告

武夷山

 

本人分管范围如下:1、情报方法研究中心;220061010日前分管战略研究中心,之后分管信息资源中心,由于101030日我在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参加国家机关司局级干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研究班,所以实际接手对信息资源中心的分管是从11月开始的;3、学术委员会工作;4、协助X书记开展国际合作业务。5、此外,担任《情报学报》主编和《中国软科学》常务副主编,负责两刊每期的终审,参与对稿件的审查和是否录用的决策过程。

德:认真学习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各种重要文件,尤其是中央领导关于自主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论述,并将其精神落实到自己本职工作中。对自己分担的工作有强烈的责任心。能秉公办事,比如,托人情想在《中国软科学》发表文章的人极多,我做到了既不是简单化地、生硬地将这类请求顶回去(因为XX部官员来托的就不少),也没有违背审查流程,开后门。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在用稿方面没有偏袒过任何人,包括我自己的熟人。有些作者在文章最终得以发表后就来送礼,都坚决谢绝了。做到了不因为自己的职务而摆架子、摆谱,盛气凌人。我分管范围内的普通员工如果要找我谈谈,我都尽量抽时间与他们谈,但他们若提出不合理要求则坚决顶住。

能:胜任总工的职责要求,注意不断学习,做思想工作的意识、能力和主动性都有所增强;

勤:勤奋工作,不辞劳苦。仅举一例。在井冈山学习期间,所班子要求我请假回来参加1015所庆。我1013日晚上飞回来,半夜之后到家;14日上午,去机场迎接来我所参加所庆庆典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负责信息事务的助理总干事,接来之后请他吃午饭,为他接风洗尘;晚上,宴请助理总干事和加拿大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15日上午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庆典活动;下午参加中日韩元数据研讨会(所庆活动的一部分)并致欢迎词;晚上,我代表本所做东,宴请参加所庆活动的所有外宾;16日上午飞往南昌(当天没有从北京去井冈山的航班),到达后,从机场乘一小时的出租车赶到长途汽车站,然后乘3小时长途汽车到吉安,再乘两小时的出租车上井冈山,到了干部学院已经是晚上8点多钟,食堂已经关门了,只好去买方便面聊以充饥。第二天即正常参加学习。我到任何地方出差,包括初次去的旅游城市,都是办完公事立刻赶回,不另外多呆几天参加旅游项目。今年曾去丽江开会(对于我是首次去云南),会议承办方组织代表们去香格里拉游览,我也没去。

廉:一向做得非常好。“拒腐蚀,永不沾”六字常在心头。

绩:分别从我分管的几方面工作来谈谈业绩。

9个月,对于本人所分管的战略研究中心,我的作用可以用“关心、支持”来概括,“指导”说不上,因为XXX主任胸有成竹,已经把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我要求自己,对于分管单位的各项业务,都要了然于心,这样,就可以提针对性的建议。比如,我看到英国《新科学家》杂志上有采访首相布莱尔的内容,涉及布莱尔的科技观,或者,我获悉美国海军实验室的科学计量学专家Kostoff发表了对中国、印度等国的科技实力进行比较的研究报告,都建议战略研究中心赶紧译出来,供部领导参考。我建议翻译的资料中,有些获得了李部长的批示。李部长主抓的《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报告》,本所负责撰写3章,撰写人都是战略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当初是让我牵头负责。对这三章内容的审稿、修改,我也花了很多力气。上半年全所考评,该中心在所有业务单位中名列第一。

对于情报方法研究中心,我起的作用,一个是后盾,一个是指导。该中心个别员工违反了规章制度,受到处罚还不服气,就一次又一次地找我喊冤。我坚决支持情报方法研究中心班子的决定,做他们的坚强后盾,毫不动摇,同时也帮助他们做员工的思想工作。在“指导”方面,不是说我什么都懂,什么都能指导,而是在我比较熟悉的范围内提些建议。比如,该中心的“情报方法研究起步工程”,是2006年全所十项重点工作之一,我与该中心班子共同商量怎么起步,最后确定:将引进翻译两部学术著作作为起步工程的内容之一。在两部待译专著的选定、原著的索取和版权安排等方面,我都起了一定作用。上半年考评,该中心名列第二。

必须指出,战略研究中心和情报方法研究中心的所有成绩,主要是XXXXXX两位主任、两个单位的领导班子和员工们的贡献,我只不过碰巧分管这两个单位而已。

对于信息资源中心,我只分管了将近两个月。我的自我定位,用毛主席的话说,不能下车伊始就哇哩哇啦瞎指挥,首先需要调查研究。11月初,我到每个班组都走了一圈,争取认识每一位员工。我多次下去与该中心班子讨论工作,而不是把她们叫到我的办公室来谈。信息资源中心下面的查新中心今年的工作进度不理想,我除了和信息资源中心领导班子共同商讨对策外,还与查新中心全体同志进行集体谈心,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检讨起来,我也有不够细致的地方,比如,本来听说查新中心肯定能完成全年任务,我就没有亲自查账,看他们已完成的营业额到底是多少。后来,又说前一阶段统计有误,完成全年指标有困难了,此时已经很晚,再怎么抓也来不及了。这对我也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分管两个月时间还太短,我有信心与信息资源中心班子一道,明年的工作要开创新局面。

学术委员会:意识到今年的大楼安全加固改造要起步,我们就在上半年多安排一些学术报告会。今年计划搞10场,实际搞了15场,超额50%。我们请了温铁军教授讲“三农”,请了韦钰院士讲“科学教育与创新型国家建设”,请了我所早年的老情报专家杨沛霆讲“情报素质与个人成长”,等等,效果都很好。总共有1200人次听了这些报告会。为了充分发挥学术报告的作用,我们召开了业务单位第一把手座谈会,了解各单位对学术报告主题的需求;每次报告会,我们都发放反馈表,听取大家对报告内容的评价;我们还把报告的PPT版本放在内网上,供没有空到现场听报告的同志们学习。第二方面,学术委员会成员参与了对所内预研基金项目的评审和验收,对本所研究人员撰写的科技部软科学研究项目申请书的内容提出了评议修改意见,还组织了年度学术征文活动;第三方面,为了弄清竞争对手的情况,今年学术委员会首次花钱获取了竞争对手单位的论文发表状况,并对其研究主题、高产作者人数、发表论文数在全国的排位等进行了分析。第四方面,最近学术委员会主动将全所这两年的研究、翻译类成果汇集成清单,向科技部各司通报,通报后,已经收到了来自各司的不少索要资料的请求,有两个单位是全套索要。

国际合作:本人一直代表我所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民信息计划理事会主席团的活动。上半年,我向主席团建议要总结各国“信息促进发展的最佳实践”,获得主席团同意,理事会主席委托我担任“信息促进发展最佳实践”工作组的主席。根据国家外事工作的新精神,我们不能满足于被动地参与国际活动,而要争取对国际组织议事日程的设定有话语权。我这次行动,其实就是在参与国际组织议事日程设定方面的一项小小的作为。另外,我代表我所去东京出席了日本科技振兴机构中国综合研究中心的揭幕典礼,做了一场报告。该中心主任马场炼成先生告诉我,他要以我的报告和出席这场揭幕活动的中国代表团另一位成员的报告的内容为基础,扩展开去,写一本专门介绍中国科技发展的书。也就是说,我的两次出访都有成果。前不久,首轮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京举行,美方出席这次对话的包括卫生部长,徐部长亲自接待了这位卫生部长,驻美使馆科技处希望本所帮助接待美国卫生部长夫人,于是,XXX和我共同接待了这位夫人,使之对中国留下较好印象。“夫人外交”是很重要的,也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成果。我今年总共接待了来自美国、日本、德国、荷兰、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的多批总共39名客人。

在《中国软科学》各位常务编委、编辑部同仁、XXX副所长和我的共同努力下,该杂志质量有明显改进。经专家评审,《中国软科学》再次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学部确定的“管理科学重要期刊”之一(总共才22种)。《情报学报》也一直属于“管理科学重要期刊”。担任这两个刊物的负责人,我很荣幸,也感到责任重大。

此外,今年发表了学术著作1部(第二作者,科学出版社出版),校译出版了1本书,发表了十几篇长短不一的文章。

工作中存在的主要不足之处,是不够细。现在人们都说,“细节决定成败”,我总体上说还算是一个细心人,但仍有不够细致的地方。前面已经举了一个例子,这件事留下的教训是:对于关键环节、关键数据,一定要亲自把握,不能满足于听汇报。细致的另一个表现,是对事物的判断、处理,是否关照、考虑到了所有的侧面?在这一方面,所班子其他一些成员做得比我好,值得我学习。

20061229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405597.html

上一篇:在中国科协第182次“中国青年科学家论坛 ——情报支持决策的理论创新和实现技术”上的讲话(2008))
下一篇:诗歌与科学在何处相通
收藏 IP: 1.203.173.*| 热度|

8 尤明庆 孔玲 宁利中 杨正瓴 胡泽春 代恒伟 王德华 赵凤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6 08: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